-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大禹治水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
大禹治水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
?? 大禹治水已经成为典型的文化现象,成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座宝库。不论是大禹治水的疏导方法和显著业绩,还是大禹治水中所体现出的道德精神和文化价值,都已经与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融为一体,影响着几千年来中国政治、社会与文化的各个方面,影响着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播与弘扬。我国是人类历史上唯一未中断其文明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华民族及其广大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实践中创造了光辉灿烂的优秀文化。大禹治水,体现了中华民族与大自然抗争、自强不息、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勤劳、智慧、勇敢、奉献、团结的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勇于挑战、勇于创新,善于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优秀品质。大禹治水文化底蕴深厚、流传广泛,已经融入炎黄子孙的血脉,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不断与时俱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大禹治水所形成的优秀文化大致可以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物质与行为文化。大禹治水的足迹、遗迹,遗留物等。在我国许多地方,都留下了关于禹的遗址。例如,河南开封有“禹王台”,禹县有“禹王锁蛟井”,浙江绍兴有“禹庙”、“大禹陵”,山西河津县有“禹门口”、夏县有“禹王城”,山东禹城有禹息故城、禹堤等。禹王庙更是遍及全国各地。尤其河南登封,山山水水都有大禹的足迹,现存的大禹文化胜迹有50余处,几乎每一处都有一个美丽的传说。例如匾挂石崖、挪宫、三过家门而不入、火烧蛟河、禹铸九鼎、崇伯鲧盗土治水等都脍炙人口,广为人知。
二是历史记载、故事、传说、文学作品以及民俗风情等。《尚书》、《史记》,对大禹治水都有所记载。虽然,这方面的历史记载并不多,但是,关于大禹治水的传说和故事却很多。比如,古代神话中有许多关于他身先士卒、与群众同甘共苦和以天下为己任的传说,禹凿龙门、劈三门峡、“三过家门而不入”等治水的故事家喻户晓。大禹生为圣贤,死为神仙,其功德逐渐潜移默化为一种信仰。比如,道教的三官信仰中,以尧为天官,舜为地官,禹为水官。大禹虽名列第三,但在有些地方(如登封唐庄三官庙),人们竟违背“规矩”,别出心裁地将他供奉在中间。大禹治水,已经成为我国古代人民力量和智慧的象征,人民深深热爱和崇敬大禹。春秋时代,鲁国昭公元年(公元前541年)时,一个名叫刘定公的人就说:“美哉禹功,明德远矣。微禹,吾其鱼乎!”。在大禹文化之乡——登封,大禹治水的系列故事,还被作为一些庙宇和祠堂壁画和木雕的创作题材,大冶镇弋湾村弋姓家祠中就绘有二十多幅大禹治水的壁画。诗仙李白为我们留下了“大禹理百川,儿啼不窥家,杀湍堙洪水,九洲始桑麻”(《公无渡河》)的著名诗篇。
三是水与河流文化。大禹传说中最具价值的是直接“治水”的部分,大禹治水集中体现了水文化、河流文化,尤其是黄河文化。从大禹治水起,人类就开始了与自然之水的博弈。《史记·夏本记》记载,禹“左准绳,右规矩”,“行山表水,定高山大川”,即他带着测量工具,到各处勘察地形,测量水势。带领百姓“疏川导滞”,排除洪水和积涝,使水回归河槽,流入大海。在治水方法上,禹接受了鲧的经验教训,变堵截为主为疏导为主,更尊重客观规律,更尊重科学技术。在禹在治水过程中逐共工、诛相柳、擒无支祁,对付的都是趁洪水之际兴风作浪的社会恶势力,这也折射出当时人类在思想领域和社会领域中艰难奋进的历史面貌。大禹一心扑在治水事业上,在治水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勤苦耐劳,牺牲奉献精神,也长期影响、鼓励着一代又一代的水利工作者,永远激励着我国人民与洪涝灾害进行斗争。
四是国家制度文化。我国奴隶制国家的形成,与治水活动有着直接的关系。一定历史时期大规模的治水活动,需要有统一的意识和行动,需要建立强有力的指挥机构,从而有效地组织和协调人力、物力用于治水斗争。大禹在治水过程中,团结各氏族首领作为自己的“股肱心膂”,按氏族分布的地域来确定版图、调剂劳力,按权力高下来分配治水斗争取得的胜利果实,把原来维护治水共同利益的机构,演变成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政权。大禹注重从全局、整体的角度去治理水患,注意把各部落的力量凝聚起来,形成合力,共同降伏凶猛的洪水。他请来四岳、后稷、皋陶、伯益等有名望的部落首领共同主持治水活动;并“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左传·哀公七年》),即会同天下诸侯共同治水。在组织各部落共同的治水活动中,大禹逐渐提高了声望,大规模的治水活动促进了王权的产生。大禹治水影响了一些国家制度的形成,催生了我国国家制度文化的建立。
五是中华民族精神文化。大禹治水,名垂千古,大禹精神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在中华民族的发展过程中,大禹精神逐步与中华民族文化融为一体,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发展到今天,大禹精神早已不仅仅是停留在治水精神的层面,而是整个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弘扬。尤其是在民间广为流传的“治水改堵为疏”、“三过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第十课 养成遵纪守法好习惯(实用课件)-【中职专用】中职思想政治《职业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精品实用课件+教案(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pptx
- 观察案例小班午睡记录与分析.docx VIP
- 最新高考英语3500单词快速记忆法(联想记忆).doc
- 2022年人教版中考生物复习知识点思维导图 主题三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ppt VIP
- 筝韵系京腔,古乐传今声——筝曲《夜深沉》《戏韵》探析.pdf
- 个人血糖监测记录表.docx VIP
- 初中英语课堂活动设计与实施计划.docx VIP
- 教育学 (王道俊 郭文安) (Z-Library)_4.pdf VIP
- 创新管理(浙江大学)中国大学MOOC 慕课章节测验及期末考试客观题答案.docx
- 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初中英语课堂活动设计分析.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