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肠梗阻.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医治疗肠梗阻

中医治疗肠梗阻 中医治疗肠梗阻的秘方 核心提示:一、中医中药:1 针灸疗法:麻痹性肠梗阻常用:主穴:合谷、天枢、足三里。配穴:大肠俞、大横。如呕吐较重者,可加上脘、下脘、曲池等穴位。2 生油疗法:常用于治疗蛔虫性、粘连性和粪块阻塞性肠梗阻病人,用菜油或花生油60~100毫升 一、中医中药: 1 针灸疗法:麻痹性肠梗阻常用: 主穴:合谷、天枢、足三里。 配穴:大肠俞、大横。 如呕吐较重者,可加上脘、下脘、曲池等穴位。 2 生油疗法:常用于治疗蛔虫性、粘连性和粪块阻塞性肠梗阻病人,用菜油或花生油60~100毫升,每日一次,口服或经胃管注入。 3 中药治疗:肠梗阻的治疗应以通里攻下为主,辅以理气开郁及活血化瘀等法。常用方剂有复方大承气汤、甘遂通结汤、肠粘连松解汤和温脾汤等。 二、在采用非手术疗法的过程中,需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如病人病情不见好转或继续恶化,应及时修改治疗方案,以免丧失手术时机而影响预后,如病人症状有所改善出现排便排气也要分析是真象还是假象,防止在病情判断上发生错误。下列指标可作为判断梗阻解除的参考条件:自觉腹痛明显减轻或基本消失;出现通畅的排便排气,大便变稀,排便时有多量气体同时排出;排便排气后,腹胀明显减轻或基本消失;高调肠鸣音消失;腹部X线平片显示液平面消失,小肠内气体减少,大量气体进入结肠 中药敷脐治疗肠梗阻 老人长期便秘、婴儿巨结肠、颅脑外伤后长期卧床以及各种腹部手术后,都可以引起完全或不完全肠梗阻发生,多数病人反复发生,在医院往往由医生主持治疗,但有些病人不可能长期躺在医院,需要自己或家人协助处理,掌握一些简易的中医中药治疗方法很有帮助。 脐在胚胎发育过程中,为腹壁的最晚闭合处,皮下无脂肪组织,脐内有丰富的血管及大量淋巴管与神经,故渗透性强,药物分子较易透过脐部皮肤的角质层进入细胞间质,迅速弥散入血到全身。中医学认为,脐为任脉之神阙穴,任脉乃奇经八脉之一,贯穿于十二经脉之间,为经络之总枢,气通百脉,布五脏六腑。在脐部外敷药物,可通络活血,行腹部气机,消除腹胀。同时,应用中药敷脐治疗简单、安全,无不良反应,价格低廉,易为大多数患者接受。 现把临床上常用的中药外用敷脐治疗肠梗阻的方法介绍如下: 芒硝外敷脐部 选用纯净芒硝200~300g,装入棉布袋内,封闭后平铺于脐部。棉布袋潮湿或芒硝结块后即予更换,一般每日1~2次。芒硝咸苦而寒,具有较强的泻热通便、润下软坚作用。其主要成分为硫酸钠,以硫酸根离子形式存在,为高渗状态,它除吸收一部分空气中的水分外,还能大量摄取腹腔内的渗出液,促进胃肠道功能的恢复。 大黄外敷脐部 大黄粉30克,蜂蜜或75%乙醇调匀外敷脐部及其周围皮肤, 用胶布固定,持续敷10~12小时,每日换药1次。生大黄味苦寒泻下,可以荡涤肠胃,通利水谷,它所含结合性大黄酸类物质,能刺激大肠壁引起肠管收缩、分泌增加,使大肠内容物容易排出,从而达到泻下通便作用。 大黄、芒硝合用外敷脐部 把大黄300克、芒硝200克用榨汁机磨成粉状,充分混匀后用食醋调成糊状,装入布袋内,布袋的质地要柔软,然后铺平置于病人脐部,用腹带包裹固定。二者合用外敷具有消除腹胀、调理胃肠功能、促进排气、通便、消炎消肿、散瘀等功效。 麝香外敷脐部 麝香1克,碾碎成药粉,置于患者脐部,外用4cm×4cm医用橡皮膏覆盖,注意四周要贴紧皮肤,每日一次。麝香乃辛温香窜之品,入肝脾经,开窍通闭,有促进胃肠蠕动、治疗肠梗阻之作用。 吴茱萸外敷脐部 吴茱萸10克,研为细末,加米醋适量调为稀糊状,贴敷于肚脐孔处,外用敷料盖住并以胶布固定,每12小时换药1次。吴茱萸辛、苦而热,入肝、脾、肾经,上可暖脾胃,下可温肾阳,有疏肝下气、散寒止痛之效,促进胃肠蠕动,加快胃肠功能恢复。 中药复方外敷脐部 (1)白芷、小茴香、檀香、大黄、赤芍、厚朴、木香、枳实、大腹皮、芒硝各30克,共研末,鸡蛋清调糊状,30克/次,纳入医用胶布敷于脐部,2次/日。 (2)木香、丁香、小茴香、肉桂各100克,研为细末,取30克药末装于纱布袋内,置于脐部,其上加热毛巾热敷,再覆以塑料薄膜保温。每次外敷30分钟以上。 (3)当归、丹参、红花、桃仁、厚朴、元胡、陈皮、白术、生白芍、甘草、赤芍各100克,粉碎后装入1个10cm×10cm的粉红色纯棉布包中,将“药包”敷在脐部,外用绷带或宽布带固定,温水袋热敷每次20~30分钟,每日3次。 食醋、食盐为主外敷脐部 先将中药大黄、厚朴、桃仁、枳壳、赤芍、卜子各30克碾碎,入砂锅炒热,再将食醋、食盐、芒硝混合溶化,倒入砂锅同中药快速翻匀,装入棉布制成的袋里摊平,放在脐部热敷至余温消失,每日2次。 鲜生姜、葱白外敷脐部 鲜生姜、葱白各100克,研细用纱布包裹,敷脐,每12小时更换1次。生姜归脾胃,能祛脾胃寒邪,助脾胃阳气,开胃健脾消食去滞;葱

文档评论(0)

jgx353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1134150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