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鲁迅到胡适.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鲁迅到胡适

从鲁迅到胡适 从鲁迅到胡适.txt如果我穷得还剩下一碗饭 我也会让你先吃饱全天下最好的东西都应该归我所有,包括你!!  先说喜欢我能死啊?别闹,听话。  有本事你就照顾好自己,不然就老老实实地让我来照顾你!   从鲁迅到胡适 撰写人 IRC , 登录日期: Sep-16-2003 由新浪网与国内17家媒体共同举办的“二十世纪文化偶像”评选,于近期结束后,在显得有些沉寂的文化界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不论出于真的关心文化建设,还是借机提升公众对自己的关注度的目的,这一块石头的抛出,总又使人们在追金逐银的沉醉中,想起了这世上还有“文化”。   对于评选“偶像”,剧作家魏明伦认为,如此张目地引导人们崇拜偶像,“无异于‘返祖’图腾时代”,“是历史的倒退,是一种奴才意识。”(《文汇报》6月15日)从精神独立、思想自由和文化创新的意义上讲,崇拜偶像确实是对自己的一种束缚,而我们也确是被“祖先圣贤”们束缚了几千年。但从人要有所遵从,有所敬畏这一角度上看,心里有点偶像,对大众生活来讲,似乎又未尝不可。因为所谓偶像,是在一个心目中占据一个显要位置,对自己的意识、行为有所规范和指引的精神牌位。其实,在被一些人视为“自由泛滥成灾”的美国,据说现在的人们中仍然很有崇拜华盛顿的人,而对“自由得过分”的西方,至今没有自由得散了架子,也在于那里“自由的人们”还在共同崇拜着一样东西。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重要的不是要消灭偶像崇拜,而是要看大众们在崇拜什么。像前段时间少男少女疯狂地崇拜着疯颠而又无知的“小燕子”,近来又流行什么“哈日”“哈韩”之类,不仅这被崇拜物有些不对头,而且这种今天拜张三明天跪李四,后天又向王五叩头的随风倒式的崇拜更为可怕??没有了坚定的自我,只剩了随便填充的皮囊,这恐怕与“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本质相距更远了。   在评出来的偶像中,我注意到在上世纪的两个文化巨人中,一个人高踞榜首,而另一个却仅列第20名。前者为“新文化的主将,现代文化开山人物”的鲁迅,后者为胡适。   其实,那“新文化的主将,现代文化开山人物”的称谓也是完全可以戴到胡适头上的。现在研究新文化运动的,都承认最先发起新文化运动的是陈独秀和胡适,尤其是“白话文”的兴起,更源于胡适之。1916年10月胡适在给陈独秀的信中即提出“今日欲言文学革命,须从八事入手。”(《陈独秀书信集》新华出版社,1987年11月第一版)即后来整理后很快发表的《文学改良诌议》,第一个打出了新文学的旗号。而鲁迅加入到新文化运动中,则已是运动已兴、反响已有的时候,这只要读《〈呐喊〉自序》就可明白。在20世纪20年代,如果问一个青年:“你最佩服的人是谁?”回答必然是“陈独秀和胡适。”当时还在湖南师范学校读书的毛泽东就是如此回答的。(《胡适的海外生涯》,安徽人民出版社,2000年2月第一版,前言)1936年,毛泽东在和斯诺谈话又谈起胡适:“我在师范院校学习的时候,我非常喜欢胡适和陈独秀的文章。他们代替了已经被我抛弃了梁启超和康有为,一时成了我的楷模。”(同上p90)胡适在“五四以来的的中国文坛,长期被人们尊为‘孔子’和‘圣人’”。(同上p87)也就是说,不论是胡适为中国新文化所做的贡献还是其知名度,在二十世纪上半叶,或者说在鲁迅生活的那个时代,是丝毫不逊于鲁迅的。   鲁迅的著作,尤其是杂文,是读过许多的。近来读了一点胡适的书,觉得鲁胡之间不仅有相同之处,而且是很有相通之处的。鲁迅的一生最大的追求是“第一步要努力争取言论的自由”(《答中学生杂志社问》),而胡适信奉的是“宁鸣而死,不默而生”。(《宁鸣而死,不默而生》)鲁迅一生“我以我血荐轩辕”的理想从未动摇,胡适的一生也是在为中国而思索而呼号的。自然,二人是有不同的,鲁迅是讲“一个都不饶恕”的,用是的以眼还眼,以牙还牙,且要“痛打落水狗”。而胡适提倡的则是“民主,自由和容忍,”甚至“容忍比自由还重要”。(《容忍与自由》)   但二人还有更大的不同,那就是“理想的实践”的迥然相异。鲁迅弃医从文,目的是致力于改造国民性,揭开中国文化传统中“吃人”的面目,引起疗救的注意。所以读鲁迅的文章,感到的是深刻的震惊和锥心的隐痛,使人感到“再也不能这样活”。可究竟该怎样活呢?鲁迅倒也正和我们一起,在苦苦地寻找,正如他自己所说:“倘说为别人引路,那就更不容易了,因为连我自己还不明白应当怎样走。”(《写在〈坟〉后面》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鲁迅是旧世界最无情、最彻底、最深刻的破坏者。   可胡适便不同,他是自发起新文化运动始,心中便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坚定的方向的,并为之苦苦努力了一生。他的目标就是要用新文化塑造出中国的一个个新的自我,他借易卜生的话说:“要你有时觉得天下只有你自己最重要,别人不足想,你要想有益于社会最好的办法,就是你把你自己这块材料铸成器

文档评论(0)

jgx353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1134150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