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锦强:佛山木版年画的营销困局.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冯锦强:佛山木版年画的营销困局

冯锦强:佛山木版年画的营销困局 冬日暖阳,把明亮的阳光洒向广州大学城外的岭南印象园。一路走来,《新营销》记者的眼前呈现出岭南古老家园独有的景致,小院、天井、敞口厅,镬耳墙、青云巷、满洲窗,池塘清澈,岸边古榕垂垂,杨柳依依,穿过石拱小桥,踏上青石板,坐上黄包车,走街串巷,在一家古朴的店铺前停下,抬头看到了“佛山木版年画”牌匾。 宽敞的店铺内,色彩斑斓的木版年画挂满四周墙壁,靠近门口的柜台里整齐地摆放着印有年画的各种工艺品,屋子中央有一张长长的单色制作台,年轻的店主冯锦强正在指导两位阿拉伯游客手工制作木版年画。 冯锦强一边教游客制作年画,一边做着介绍。佛山木版年画始于宋、元,有近700年的历史,曾与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杨家埠、苏州桃花坞并称“中国四大木版年画”。不过,如今在佛山制作木版年画的就只有冯氏一家了。 年轻的冯锦强虽然学做年画还没几年,但他刻制的年画印版有一种独特的品位。作为佛山木版年画的新一代传人,近年来他尝试着对传统的木版年画进行“二次创作”,不断开拓市场,试图为手工制作的佛山木版年画引入现代营销概念。 困境与营销 冯锦强回忆说,他的祖父冯均因手艺好而被人称为“门神均”。祖父去世时,嘱咐后辈一定要把木版年画传下去。20世纪90年代初,他的父亲冯炳棠重拾木版年画行当,开了一个小作坊。冯锦强曾跟着父亲学过一年制作年画,但觉得前途黯淡转做电器生意。可是看到父亲的小作坊经营困难,1996年,冯锦强给佛山市市长写信,希望获得政府的支持。1998年,在佛山民间艺术研究社的支持下,冯氏父子恢复了位于普君南路的冯家百年老铺。 从那时起,冯锦强就全身心投入到木版年画的推广中。冯锦强开设了一个名为冯氏世家木版年画的创作室,父亲主内,负责印制年画;他主外,负责策划、宣传、市场开发。 进入新世纪,各种各样的荣誉落到冯炳棠的头上,“国际民间工艺美术家”、文化部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等等。在2005年国家公布的首批重点抢救的民间文化遗产项目中,佛山木版年画是广东省仅有的两项之一。虽然这些光环很耀眼,但在很长的时间内木版年画的市场拓展并不理想。 由于手工制作木版年画的价格比机器印制高出几倍甚至几十倍,再加上现代人的房屋已由古老的双扇门改为单掩的防盗门,门神失去了存身之处,手工制作的年画市场一再萎缩,木版年画的青睐者不再是普通家庭,而变成了收藏者和游客,没有什么销量可言。冯锦强父子一年能做成的生意并不多,有时甚至许多天也卖不出一幅年画。经营惨淡,冯锦强赔进了不少资本,曾经的满腔豪情一次次遭到扑灭。他对《新营销》记者说:“之前,我满怀希望到处跑,很努力,很辛苦,结果却很失望。” 同样是做木版年画,天津杨柳青的市场推广却很见成效,他们甚至把分店开设到了国外,拥有自己的出版社和画廊。每至年关,杨柳青的年画销量明显上升,目前杨柳青开设了十几家作坊,年画品种多达3000余种。 冯锦强时常去其他地方看人家怎么做年画市场推广,发现有的经营者与传媒、广告公司进行合作。他也试着做出相关方案,可是几年来并没有取得明显的效果。曾经有广告公司找上门谈合作,但条件苛刻,冯锦强不满意就拒绝了。他说:“我不愿意让别人把市场做死了。一些企业打着文化旗帜,但只是利用我们做宣传,真正推广年画文化的很少。” 为了走出困境,冯锦强想了各种办法,在旅游景点内开设销售点,游客只要交10元钱就可以动手制作年画,然后带走收藏,仍是收效甚微。他曾在佛山梁园开辟了一个旅游点,但地方太小,无法承接旅游团。他尝试着印了一些价格低廉的年画,还把年画图案印在钥匙扣、T恤上,虽说有一定的市场,但相当有限。当地举办的艺术节活动,冯锦强尽量参加,对佛山木版年画进行推广,但他说没指望赚钱,就算每次能赚个几千元,可那毕竟不是长久之计,主要是为了多一些宣传佛山木版年画的机会。 热心人士建议冯锦强开一个网站,宣传推广年画,从网上争取订单,然而面对维护网站的费用,一切只能戛然而止。诸多媒体的关注,为冯氏木版年画带来了一些客户,但境况并没有根本改观。他有很多推广木版年画的想法,但都无法实现。他说:“最大的问题是缺乏资金,缺乏政府提供政策支持。” 10年间,冯锦强不断尝试,现在对营销有了一些头绪,近两年来终于扭亏为盈。他办展览、讲座,与旅游公司合作生产纪念品,与文化公司合作开发新产品。他与第十二届广东省运动会组委会合作,用18万元买下吉祥物“鸿鸿”的形象使用权,把“鸿鸿”制成木版年画印在T恤上。 曾经有一件事让冯锦强颇感意外。有人通过各种途径收集了佛山木版年画的各种图片,拍成照片装订成册,然后来到店铺里“按图索骥”,说:“我就买这个主题的。”冯锦强当时很受触动,因为他自己制作的宣传资料,还没有这位客人做得好。 其实,对于佛山木版年画,爱好者始终“络绎不绝”。1998年,当佛山木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jgx353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1134150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