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巴韦林治疗手足口病的疗效观察.docVIP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利巴韦林治疗手足口病的疗效观察

利巴韦林治疗手足口病的疗效观察 利巴韦林治疗手足口病的疗效观察 项兆蕊,曾星,李国敏(河南省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河南南阳473000)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剂型的利巴韦林治疗手足口病的疗效是否相同。方法:观察2009年4月16日~5月26日我院门诊就诊的手足口病普通型患儿,分别采用口服利巴韦林和静脉滴注两种途径,以观察治疗手足口病的疗效是否相同。结果:两种不同的给药途径治疗手足口病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不同剂型的利巴韦林治疗手足口病的疗效相同. [关键词]手足口病;利巴韦林;给药途径;疗效 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多发传染病,一般全年均有发生,5~7月为高发期。手足口病一般症状较轻,大多数患儿发病时,往往先出现发热症状,手掌心、脚掌心出现斑丘疹和疱疹(疹子周围可发红),口腔黏膜出现疱疹和(或)溃疡,疼痛明显。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痛等症状。少数患者病情较重,可并发脑炎、脑膜炎、心肌炎、肺炎等,如不及时治疗可危及生命。婴幼儿和儿童普遍多发,3岁及3岁以下婴幼儿更容易患病。多种肠道病毒都能引起此病,治疗可应用利巴韦林抗病毒及对症支持治疗.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2009年4月16日~5月26日来我院门诊治疗的164例手足口病普通型患儿,均符合手足口病普通型诊断标准,男85例,女79例;年龄5个月~4岁. 1.2方法 采用随机化分组的原则,把手足口病患儿分为两组,治疗组以静脉滴注利巴韦林为主,10~15mg/(kg?d),1次/d,共71例;对照组以采用口服利巴韦林治疗为主,10~15mg/(kg?d),分3次口服,共93例,其他一般处理方法相同,以观察治疗轻型手足口病的疗程及发展为重症的比例是否相同。治愈标准均为体温正常,疱疹消退,无其他不适表现。治疗过程中若出现以下情况视为发展为重症:①持续高热不退;②肌无力、肢体抖动、抽搐等加重,意识障碍、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脑膜刺激征阳性;③面色苍白、心率增快、末梢循环不良、血压异常;④呼吸困难或节律不整、发绀,肺部湿啰音增多或出现肺实变体征;⑤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15×109/L)或显著降低(<2×109/L);⑥血糖明显升高(>9mmol/L);⑦胸片异常在短期内明显加重[1]. 2结果 经统计学分析,两种不同的给药途径治疗手足口病无显著性差异(χ2=3.7,P>0.05). 3讨论 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多发丙类传染病,一般全年均有发生,5~7月为高发期。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disease,HFMD)是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之一,多发生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表现为发热和手、足、口腔、臀部等多个部位的皮疹、溃疡,个别患者可引起脑膜脑炎、心肌炎、肺水肿等致命性并发症[2]。无合并症患儿预后良好,一般7~10d自愈。从近几年流行情况来看,自1981年起,在上海、北京、福建等地有少数病例零星报道,但缺乏病原学支持;1983年天津发生COXA16引起的手足口病爆发流行,5~10月发生了7000余例,经过2年散发流行,1986年又出现爆发,两次爆发的发病率分别达2.3%和1.9%;1999年5~9月,深圳市南山区出现59例临床确诊和7例PCR(+);2007年山东省临沂市爆发流行,后波及山东全省,共报告39606例;2008年3月,安徽省阜阳市发生了较大规模的手足口病疫情,累计报告手足口病4929例,其中22例死亡。安徽、广东、山东、浙江、上海等省市都有报告病毒患者主要为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4岁以内占85%~95%[3]。手足口病一般症状较轻,或为无症状的隐性感染。大多数患者发病时,往往先出现发烧症状,手掌心、脚掌心出现斑丘疹和疱疹(疹子周围可发红),口腔黏膜出现疱疹和(或)溃疡,疼痛明显。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痛等症状,临床类型以普通型为多。少数患者病情较重,可并发脑炎、脑膜炎、心肌炎、肺炎等,如不及时治疗可危及生命。病原主要是肠道病毒柯萨奇(COX)病毒A16,其次与COX2A427、A9、A10等有关,亦可由埃可病毒(ECHO271)引起[4]。肠道病毒群属RNA病毒类的小RNA病毒科[5],病毒寄生于宿主细胞内,依赖宿主细胞提供营养物质、能量和生物合成场所。在病毒核酸控制下合成病毒核酸和蛋白质,然后在胞质内装配为成熟的感染性病毒体,以各种方式自细胞释出而感染其他细胞. 抗病毒感染的途径很多,如直接抑制或杀灭病毒、干扰病毒吸附、阻止病毒穿入细胞、抑制病毒生物合成、抑制病毒释放或增强宿主抗病毒能力等。利巴韦林是抗病毒药物的一种,对RNA病毒有效。利巴韦林半衰期为0.5~2h,每天需静推2次方可达到有效血药浓度,若每天静滴1次抗病毒药物,血药浓度变化较大,不能持续维持有效的血药浓度,而口服药物是分次口

文档评论(0)

jgx353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1134150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