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类实用类文本阅读.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论述类实用类文本阅读

论述类实用类文本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 考题自测 1.B 2.排斥、打压,缺少起码的宽容。 肯定具有积极意义和带来创新结果的异类,容忍无害的异类 现象。 3.宇宙万物间普遍存在异类现象,所以是正常的;异类的存在可以促进事物的发展,具有积极意 义,所以是必需的。 强化训练 (一)1.C(据原文,“想方设法把非血缘关系转化为血缘关系”是中国人处理人际关系的特点,非请客吃 参考答案      语文 04 9 饭的目的,故A 项错;中国人并非不懂科学卫生,故B 项错;“即使真正的兄弟,长期不共食则情谊不存”,非 作者原意,故D 项错) 2.儿子吃母亲的奶水长大,兄弟姐妹吃同一奶水长大,乡亲、战友、同事同吃一锅饭 而产生兄弟般的感情。 3.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既然吃了别人的饭,理应对他以死报效,更何况一起共食 只不过有可能传染上别人的病而已。 (二)1.B(伟大的中国小说必须以汉字为载体;另外,B项也不符合第一段最后一句的表述) 2.因为: ①这是区别于他人的最根本的、最核心的、最后的特点,也是最难以被同化的特点;② 可以在世界文学版图 上被称作是“中国文学”、“中国小说”;③成为最后的身份标识。 3.①现代汉语有着鲜明的特性;②现代汉 语对世界做出了独特的贡献;③我们的历史正理所当然地改变着全球化,理所当然地成为世界历史中最丰 富最深刻的一部分。 (三)1.A(“都”以偏概全) 2.第一次举《水浒传与中国社会》,是论证过去的学者很注重学术通俗化 的工作,并致力于将自己专业艰深的成果尽可能向社会普及;第二次举出《水浒传与中国社会》,旨在把学术 通俗化与学术娱乐化进行对比,进而揭示将学术娱乐化的目的、表现和危害。 3.因为学术通俗化与学术 娱乐化看起来很相似,表面上都要考虑到大众的接受水平,力求浅显易懂。但二者又截然不同:前者的目的 是在教育大众、启迪大众、唤醒大众。(或以对大众启蒙为宗旨,或它不是要强化而是要摧毁、改变大众心中 某些固有的东西。)而后者是为了最大限度地获取名与利,因而迎合大众,讨好大众。 (四)1.D(A.“根本不值得”说得太绝对。B.80年代是“文化热”时期,而“文化冷淡”是“80年代过后”; “供养文化人的呼吁”是另一群知识分子的讥笑。C.强加条件关系,应是并列关系) 2.文化普及(或“文化 教育”)。 扭曲了普通人对学术文化的朴素情感;以学术文化或文学的名义,对大众实行精神恐吓。  3.以形象化的议论,将权威机构恐吓大众与鲁迅小说《风波》中的赵七爷恐吓乡下人相类比,在辛辣讽刺的 同时,希望“真心劝人读书”,就得改变对大众实行精神恐吓的“脾气”。 (五)1.D(“进化痕迹”表明的是《红楼梦》与传统小说的联系,而不是进步) 2.两者都很少写景,景语 成语化,缺少个性;因为曹雪芹和传统小说作家都是情节中心论者,把景语看作可有可无的闲文。 3.《红 楼梦》创造了新的艺术形态,重视日常情节和内在心理,以生活细节的魅力来打动人,因而为灵活而开放的 读者接受。同时又继承了传统小说重视情节的特点,能够适应读者的审美心理。 (六)1.C(A.误在趣味性、长见识。B.不是说康德无法同孔子相比。D.康德并没有对中国抱有偏 见) 2.这句话隐含的一个观点是:康德对孔子了解得并不多。支持这一观点的理由是:那时欧洲人对中 国的了解来自于传教士;足不出乡里的康德对中国的了解不会超过传教士的水准;对孔子康德只说过一 句话。 3.不必当真,更不必引以为骄傲,要有民族自信心,不必借外国人的评价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因为,说这些话的外国人并不真正了解中国;他们那样说或是出于对中国的好感或好奇;他们根本不懂得 孔子。 (七)1.D(A,不是开始注重,也不是不再强调;B,北大并没有因此忽略教科研水平;C,也是为了整治 周边环境。) 2.筹办公司及培训班;教育行政力量强力介入;敦请退休官员出任院长或校长。 3.过分 “世俗化”倾向,造成大学混同于官场;造成师生追求独立人格及自由表达权利的精神的逐渐消失;造成师生 很难有一颗平静的心踏踏实实做学问。 (八)1.B(第一处引用《悲愤诗》,是为了论证她对故土和亲人的思念是真诚的。) 2.有两个原因。一 是大众心理,人们不愿中原人被胡人掳掠,更不希望中原才女沦落胡尘。二是“文姬归汉”是宰相曹操力促 而成的,曹操贵为宰相,却珍重友谊,爱惜人才,不惜重金赎回文姬,体现了曹操的爱才情怀和重情美德。  3.作者认为把“文姬归汉”视为佳话,是对当事人蔡文姬的心理和情感关注得相当不够的结果。依据有二: 一是《悲愤诗》中描述蔡文姬和儿子离别的场面时说的话,真是一字一泪!在这样的人生大痛面前,我们称 赞它是“佳话”似乎残忍了一点。二是《悲愤诗》中记述文姬婚后生活有两句诗颇耐咀嚼,说“流离成鄙贱,常 恐复捐废”,颇能看出她在家庭生活中如

文档评论(0)

f8r9t5c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0005407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