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当劳跨界管理.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麦当劳跨界管理

麦当劳跨界管理 左手还在快餐业务上和肯德基肉搏,右手已经迫不及待地向星巴克正式宣战。尽管还是那位红鼻子的麦当劳大叔坐在店前冲着顾客微笑,麦当劳却已经开始变革――餐厅的很多位置,传统的红色主色调被代表麦咖啡的黑色所替代,而浓郁的咖啡香更是盖过了鸡腿和汉堡的味道。长条餐桌,免费半小时Wifi, 沙发座椅,餐厅内有一大半面积留给了麦咖啡(McCafe),另一半则是传统的汉堡和薯条。 这种略带小资风情的汉堡店已经被麦当劳视为模板,3年之内,北京80%的麦当劳餐厅将完成形象升级,而“麦咖啡”也将成为麦当劳未来的主推产品。 不仅是北京,在上海、深圳、广州,类似的形象升级活动也已展开,新的店面都围绕咖啡这一全新主题。在进入中国的第20个年头里,麦当劳开始了史无前例的更新提速。这个曾经为博得儿童一笑为己任的麦当劳小丑大叔,时下正努力让自己变成“潮人”,并为此让自己站在了一个充满挑战的十字路口上。 本土化之痛 实际上,在中国人对西式快餐经过最初的兴奋期之后,肯德基和麦当劳都曾面临着增长的困境。不同的是,面对中国这个庞大而复杂的市场,肯德基选择了放下身段尽力本土化,从油条、皮蛋瘦肉粥等小食,到培根蘑菇鸡肉饭和巧手麻婆鸡肉饭等正餐的推出,无不显示出其为中国而改变的决心。而麦当劳则依然如故。 与肯德基比,麦当劳一直以来都在坚守着自己标准化的汉堡加薯条的风格,这也让其长期在中国市场上落后于肯德基。在店面数量上,截至2010年6月,肯德基在华门店数突破了3000家,覆盖了大多数二三线城市;而麦当劳中国门店数量仅相当于肯德基的1/3。甚至许多人都误以为肯德基在世界上的影响力远比麦当劳大,可事实却恰好相反,作为美国排名第一的快餐店,麦当劳在全球有3万多家门店,市值约达644亿美元;而肯德基在美国的排名仅仅第七位,全球只有1万多家店,其母公司――百胜餐饮集团的总市值也只是麦当劳的1/5。 对在中国市场的差别,尽管麦当劳中国曾一再表示,不以规模取胜。但糟糕之处在于,它就像那位执拗的美国大叔一样,从不考虑为迎合中国消费者口味做任何改变,只是一味依照全球规则,将欧洲设计、美国模式照搬到中国大陆。 不仅是中国,70年代末,麦当劳开始涉足跨国经营,其遍布世界各地的连锁店早已逾万家。面对不同国家的消费者在饮食习惯、饮食文化等方面的差异,麦当劳似乎并不太介意,固执的向各国消费者提供按自己标准制作的产品。这种精神,被很多人推崇为“专注”,麦当劳发展至今究竟得益于此,抑或是得益于其海外“商业地产”的经营模式暂且不论,不过很显然,在中国市场,麦当劳任何决定的背后有它难以启齿的犹豫。 作为肯德基的母公司,百胜集团把中国区看作自己的掌上明珠。在金融危机来临时,中国区(包括中国的大陆、中国台湾)贡献了百胜全球营收的34%;除此之外,中国区还获准设立了独立的产品研发中心。肯德基在中国大陆推出的油条、皮蛋瘦肉粥等产品,甚至包括在泰国市场推出的米饭都是拜此所赐。如今,肯德基中国区的位势已从第三层级市场升至第二级,其掌门苏敬轼早已晋升为百胜全球餐饮集团董事会副主席。这不仅意味着其有更大的决策权,还可争取更多机会,让总部认可肯德基在华业务的发展。 相比之下,麦当劳中国区就远没有肯德基中国那么幸运。在组织架构上,麦当劳中国区之上至少还有麦当劳全球、麦当劳亚太中东和非洲区、麦当劳北亚区三层架构。也就是说,中国在麦当劳全球组织架构中处于第四层级,决策权与主导权相对较弱。 与中国区弱势相对的,是麦当劳全球的强势,这直接造成了其决策体系的失衡。中国区CEO平均每一两年更换一次,任职最久的施乐生也不过三年半时间。很多时候,这些中国CEO们更像是总部派来的代言人,走个过场,负责传达指令。值得注意的是,此前历任中国CEO中,仅短暂出现过一个台湾人,其余大部分都是美国人,强烈的文化差异让麦当劳不可能“更懂中国”。 而在麦当劳系统内,同样处于亚洲的日本和澳大利亚两个市场却常被视为样板。日本国土面积不大,麦当劳门店数量却高达4000家;澳大利亚增长迅速,其中华人社区的麦当劳业绩都极为出色。鼎盛时期,日本、澳大利亚市场有近40%的年增长率,而比较之下中国大陆则不足20%。 在全球快餐市场几乎独孤求败,为改变全世界的饮食结构立下汗马功劳的麦当劳,在最具潜力的中国市场竞争中却一直郁郁不得志,这也让麦当劳的管理层陷入了沉思。海外市场的饱和让麦当劳不得不开始重视中国这片沃土,坚守了几十年标准化的麦当劳,在本地化的落败之后,开始逐渐迈出革新的步伐,而麦咖啡则被视为麦当劳告别汉堡加薯条单一产品转型的第一步。 旧貌换新颜 20年以来,麦当劳始终追踪着目标群体的成长:24小时营业,加大早餐产品投入,将早餐时间提前至5点,增加麦乐送业务,增设麦咖啡休闲区,提供Wifi服务…… 2009年6月,曾启山就任麦当劳中

文档评论(0)

f8r9t5c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0005407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