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八讲 中耳炎
正常影像学表现 CT MRI 影像学表现 病例 诊断与鉴别诊断 病例 头颈部影像诊断 山西医科大学附属汾阳医院CT室 山西医科大学汾阳学院影像教研室 董瑞生 中耳炎 正常CT 正常CT 正常CT 正常CT 正常CT 中耳炎临床分型 一、分泌性中耳炎 二、化脓性中耳炎 1.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2.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①静止期;②活动期 三、中耳胆脂瘤 四、特殊类型中耳炎 1.结核性中耳炎 2.AIDS中耳炎 3.梅毒性中耳炎 4.真菌性中耳炎 5.坏死性中耳炎 6.放射性中耳炎 7.气压性中耳炎 急性化脓性中耳乳突炎 发病机制:致病菌经咽鼓管、中耳乳突骨性缝隙、血源性、外伤感染的鼓膜进入中耳或由分泌性中耳炎转化而来。 病理表现:中耳乳突腔黏膜、骨膜、骨质的化脓性炎性反应,鼓室乳突内有脓性分泌物。 临床表现:耳痛,耳闷胀感、听力下降和发热等全身症状。鼓膜充血、隆起或波动性穿孔溢脓。 转归:鼓膜急性穿孔;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无典型症状但影像学表现为鼓室乳突密度增高影的隐匿性中耳炎;临床治愈。 中耳鼓室及乳突密度增高,鼓室、乳突窦气房积脓,有时可见液平,气房间隔骨质吸收、密度减低 慢性化脓性中耳乳突炎 急性中耳炎迁延 6-8周 鼻、咽部慢性炎症 细菌多为:变形杆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 ,混合感染。厌氧菌感染。 分型 单纯型 非危险型中耳炎 骨疡型(肉芽型) 危险型中耳炎 胆脂瘤型 危险型中耳炎 单纯型 最多见 局限在鼓室粘膜,一般无肉芽和息肉形成,乳突累及者少。 病理:鲜明充血、增厚,圆形细胞侵润,杯状细胞和腺体分泌活跃 临床:间歇性流脓(脓的量和性质) 紧张部鼓膜穿孔 轻度传导性耳聋 骨疡型 有骨质破坏(除了粘膜破坏外,听骨、骨环、鼓窦及乳突气房坏死,有肉芽和息肉形成,累及乳突(常为硬化型),可伴发并发症。 临床特点:流脓:持续、有臭味的脓或脓血。边缘性穿孔,鼓室内可见息肉或肉芽。较重的传导性耳聋。 CT表现 单纯型:听小骨吸收、破坏,鼓室黏膜增厚,乳突窦或较大的气房黏膜增厚,气房间隔及周围骨质增生,表现为房间隔增粗,密度增加 骨疡型(肉芽肿型):可见听骨破坏,严重者可致听骨链中断,上鼓室、乳突窦入口和乳突窦可见骨壁破坏,其中肉芽肿组织为较高密度软组织影,增强扫描可强化 胆脂瘤型 非真性肿瘤,复层鳞状上皮在中耳腔生长堆积成团块。由胆脂瘤母组织(纤维组织)和胆脂瘤皮(脱落害死上皮、角化物、胆固醇结晶)构成。对周围的骨质进行破坏,引起颅内外的并发症。 脓有特殊的臭味 较重的传导性耳聋或混合性耳聋 鼓膜松弛部或紧张部后上方穿孔,可见胆脂瘤皮(灰白色鳞屑状或豆渣样),上鼓室外侧壁破坏,外耳道后壁塌陷 正常影像学表现 CT MRI 影像学表现 病例 诊断与鉴别诊断 病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