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的冬景说课稿01.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江南的冬景说课稿01

《江南的冬景》说课稿01 我将分三大块来解说《江南的冬景》这一课。 第一块、说教材 我将从两个方面来阐释教材 : 1.(整体把握) 《江南的冬景》这篇课文是苏教版必修一“像山那样思考”这一专题第一板块的第一篇,处于首要位置。 本专题学习重点是 诠释人文内涵中的人与自然的关系,要求我们“谛听天籁”,“感悟自然”,“湖山深思”,即分别从感性认识(表述自然之美)到由自然景物引发人的人生感怀,到最后思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方式,很系统地展现了人的认识发展的过程。 第一板块的标题:“谛听天籁”。 “谛听天籁”不仅指“谛听大自然发出的各种声音”,还指用各种感官去感受大自然之美。也就是说,这一板块主要体现了对自然纯美的注视。 因此,课堂教学设计,重在引导学生欣赏和表述自然之美。 当然,这一专题延续上一专题“月是故乡明”所用的“文本研习”方式,培养学生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的能力。 2.(课文简析) 《江南的冬景》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作者用总分的结构形式,用饱含深情的笔调,抓住江南冬天“明朗”的特点,从多个角度描写江南的冬天,描绘出一幅江南暖冬的水墨画, 抒发了深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本文比较明显地体现了郁达夫散文的美学特征。 即“文中有画”,行文如行云流水,自然有致,笔随意转,舒卷自如,抒情性强。 因而学习本文,不仅能够得到审美熏陶,而且能够得到语言艺术的熏陶。 教学时要让学生充分感受欣赏自然之美,激发学生亲近大自然、陶冶性情的兴趣,培养学生感受和欣赏自然之美与文本之美的能力。 基于以上思考,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设定这样的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对自然的观察、感受能力和对文本阅读的审美感知、鉴赏能力,掌握写景散文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等艺术技巧。 过程与方法:研读文本,合作学习,播放歌曲,放映图片等,感受和欣赏文章意境之美,体味郁达夫散文的美学特点,学习从文章结构、语言特色、写作方法等方面赏析散文。 情感与态度:身临其境,热爱自然,提升审美品位,加强生态保护意识。 第二块、说教法学法 1. 情境教学法:播放歌曲,放映图片,引导学生进入情境。 2. 合作学习法: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设置问题,引导学生研习文本。 3. 讨论法:小组讨论,探讨答案。 4. 欣赏朗读法:收听配乐朗诵,学生集体朗读。 5. 写作法:将读与写结合起来,注重课堂上的片段写作训练。 6. 比较赏析法:将与课文相似的段落对比赏析。 第三块、说教学过程 课前,播放孟庭苇的歌曲《冬季到台北来看雨》。 (或是齐秦的《冬雨》,或是邰正宵的《听雨》) 【设计缘由:引领学生进入冬季雨的情境。】 整堂课45分钟,我将设计为七大部分 : 第一部分、导入新课:用幻灯片放映关于江南冬天的图片。—— 请两位学生谈谈对江南冬天的感受,教师针对回答做小结。——(3分钟) 【设计缘由:一是用图片唤起学生心中的情感,为本堂课奠定情感基础; 二是给学生直观的视觉感受。 我觉得,这比用空洞的语言作导语要生动形象得多。】 第二部分、浏览文本,整体感知。 (1)教师提出三个问题,用问题引导学生阅读课文。——(10分钟) { 三个问题是: ① 江南的冬景给郁达夫留下的总体印象是什么? ② 文本有哪些段落写了江南的冬景? ③ 这些景色组成了怎样的画面?} 【设计缘由:增强阅读思维的指向性,并且注意给思维设置梯度,使思考的范围越来越缩小,思考的问题越来越具体。】 (2)学生可直接采用相关段落中的词语回答问题,也可以互相讨论集体总结。 教师尽量让学生去筛选信息,只在必要时做适当点拨。 经过师生讨论,明确答案。 【设计缘由:训练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调动学生课堂思考的积极性,加强彼此之间的合作学习。】 第三部分、探究:——(2分钟) “一切景语皆情语”,本文让我们看到在 “明朗”“可爱”“迷人”“美丽”的江南的 冬景里散步的郁达夫,显得那么的悠闲而洒脱。而本文却是写于1935年的冬天,1935年是个什么年代,大家都知道,郁达夫何来的悠闲而洒脱呢?又如何理解呢? 【设计缘由:一是加深对本文主旨的理解,二是适时进行探究题的训练。】 【明确:1933年4 月他举家移居杭州,修筑“风雨茅庐”,想在这里过隐士般的生活。在这期间,他写了大量的山水游记以山水力排心中苦闷,《江南的冬景》就是在这样的情况写成的。 在江南冬景里,我们看到了一位逍遥在山水之间的名士,其实这位名士的逍遥,不过是在现实中受阻之后,为自己设计的一条解脱之路罢了。 在中国历史上,很多失意的文人在苦闷和踌躇下,往往寄情山水,排遣自己内心的惆怅。郁达夫的这种表达方式,其实就是中国文化传统中文人个性的一种表现形式。如欧阳修“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李太白“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第四部分、选点突破,局部赏析。

文档评论(0)

yurixiang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