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微生物学复习知识点总结.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环境微生物学复习知识点总结

绪论 微生物是所有形态微小的单细胞细胞或个体结构简单的多细胞以及没有细胞结构的低等生物的通称。 界、门、纲、目、科、属、种、变种、型、株 命名依据:形态特征、生理生化反应、生态特征、血清化反应、细胞成分、红外吸收光谱、GC含量、DNA杂交、DNA-RNA杂交、16S RNA碱基顺序分析等 二名法: 学名=属名+种名+(首次定名人姓)+现定人姓+定名年分 Pseudomonas aeruginosa (schrocter) Migula 1920 铜绿假单细胞 学名=属名+种名+菌株(用字母、符号等字形表示) Bacillus subtilis AS 1.398 枯草杆菌中能产生蛋白酶的一株菌株 学名=属名+sp.(or spp) 微生物特征: 个体积小,比表面积大,结构简单 代谢活跃,类型多样 防止迅速,容易变异 抗逆性强,休眠期长 种类繁多,数量巨大 分布广泛,分类界级宽 微生物的重要性: 环境、能源 降解、转化、清除污染物 2.医药 3.农业、食品 4.生物工程 5.科学研究 1.2 微生物的发展史 一、感性认识阶段(史前段) 8000年前---1676年 细菌冶金、制曲酿酒 二、形态学发展阶段(初创段) 1676---1861 列文虎克(Leeu wenhoek) 特点:自制单式显微镜观察细小生物 三、生理学发展阶段(奠基期) 1861---1897 帕斯特、可科赫 Pasteur\koch 特点:建立一系列研究微生物所必须的独特方法 借助了良好的研究方法,开创了寻找病原微生物的黄金时期 把微生物的研究从形态描述推进到了生理学研究 科赫法则: 在患病动物中存在可疑病有机体,而健康动物没有。 可疑有机体在纯培养中生长 纯培养中可疑有机体细胞能引起健康动物发病 可疑有机体再次分离,并且和最初分离有机体一样 四、发展期(生化时期) 1897---1953 Buchner 特点:进入微生物生化研究水平 应用微生物的分支学科更为扩大 开始寻找各种有益微生物代谢产物 普通微生物学开始形成 五、分子生物发展阶段(成熟期) 1953---今 环境微生物学:是研究人类生存环境与微生物间相互关系与作用规律的学科,尤其着重与研究微生物活动对人类环境所产生的有意与有害影响,它是环境科学的一个分支 巴斯德的贡献: 1、最后推翻了自然发生说,是将微生物学正式发展成为一门学科的独特方法。 2、发现了厌氧微生物和厌氧过程——发酵 3、发现了牛痘疫苗、狂犬疫苗 4、发明了巴氏消毒法 罗伯特·科赫的贡献 建立了疫苗细菌说 首创了细菌染色体 首创了细菌的纯培养——固体培养基 提出了著名的科赫法则 病毒 形态和特征 形态: 动物病毒形态有球形、卵圆形、砖型等 植物病毒形态有杆状、丝状和球状 噬菌体病毒形态有蝌蚪状和丝状 特征: 超显微 无细胞结构 不是二分裂繁殖 专性活细胞寄生 病毒的分类 根据专性寄主: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真菌病毒 根据核酸类型:DNA病毒、RNA病毒 病毒的组成和结构 组装:蛋白质、核酸 衣壳粒(排列组合)蛋白质衣壳+核酸内芯=病毒粒子 磷脂+胆固醇+多糖(决定病毒的抗原性)——被膜(囊膜) 由于衣壳粒的排列不同,使病毒有三种对称性构型: 立体对称型:腺病毒、疱疹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 螺旋对称型:烟花草叶病毒、狂犬病毒、流感病毒 复合对称型:大肠杆菌T系噬菌体 病毒的繁殖过程 吸附、侵入、复制、聚集、释放 病毒的溶源性 毒性噬菌体:侵入宿主细胞后,引起属猪细胞裂解的噬菌体 温和噬菌体:当他侵入宿主细胞后,其核酸附着并整合在宿主染色体上,这种不引起宿主细胞裂解的噬菌体称作温和噬菌体 含有温和噬菌体核酸的宿主细胞被称作溶原细胞,在溶原细胞内的温和噬菌体核酸称为原噬菌体 不引起宿主细胞裂解的反应称为溶原反应 第二章 原核生物 2.1细菌 一、细菌的形态: 球菌、杆菌、螺旋菌、丝状菌 环境条件的改变会引起细菌形态改变,所以描述细菌个体形态时,需要在给定的条件下(给定的培养基、培养温度、时间等) 二、细菌的细胞结构 (一)细胞壁 N—乙酰氨基葡萄糖 肽聚糖 β—1,4糖苷键 N—乙酰胺基壁酸 聚糖链:短肽+肽键 革兰氏菌细胞壁的区别 Gram+ Gram- 厚:20—800nm,结构紧密 主要由单层肽聚糖组成,占40—80% 与细胞膜结合不紧密 独含磷壁酸,不含脂多酸 薄:10nm,结构疏松 外壁层:脂多糖,磷酸,脂蛋白 内壁层:肽聚糖,5—10% 与细胞壁结合紧密 独含脂多酸,还不含磷壁酸 G+易受溶菌酶和青霉素破坏,而G-不易 革兰氏染色:初染、媒染、脱色、复染 把细菌做成细菌涂片——草酸铵结晶紫进行染色——络哥尔氏碘媒染——乙醇脱色——(脱色则为G-,不脱为G+)——蕃红复染——(G-

文档评论(0)

yurixiang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