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第二讲汉语语法学简史.ppt

  1. 1、本文档共5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讲汉语语法学简史

第二讲 汉语语法学简史 本章主要介绍汉语语法学从产生到发展至今百余年的历史。 了解汉语语法学史的大致分期、各阶段上的重要代表著作和代表人物的贡献; 国外语法研究对汉语语法学产生和发展的影响; 当前汉语语法研究动态。 1、转换生成语法及其意义 综上所述,汉语语法学是在国外语法理论和体系的直接影响下产生的,其发展历程也受到了国外语法研究成果的较大影响,因此,要全面了解汉语语法学必不能脱离国外语法研究这个大背景。 一、汉语语法学的初创期 1、区分了“词”和“字”的概念。 2、建立了“句本位”理论的语法体系框架。 3、确立了一些语法术语和概念,建立了一套较完整的语法体系。(如语言单位、句子成分) 4、采用中心词分析法分析句子成分。 5、主要从逻辑意义出发分析句子成分。 二、文法革新讨论及讨论后的著作 1、该书观察分析细致透彻,对语法特点及规律说明精确详实。 2、例句文白兼举,也是古今比较语法。 3、全书组织结构:从形式到意义(上卷)、从意义到形式(下卷)。 4、使用转换方法研究句子和短语之间的关系。 一、解放初期的语法普及热潮 ⑤借鉴西方语法研究成果,不是盲目模仿。以引进西方语法学的研究方法为主,但进行了消化和改造,使之更适合汉语语法研究。 大量介绍了西方的理论及研究成果,尤其是美国描写语言学和转换生成语法得到系统的介绍,相继翻译出版了乔姆斯基的《句法结构》(1979)和《句法理论的若干问题》(1986)、布龙菲尔德的《语言论》(1980)、霍凯特的《现代语言学教程》(1987)等。 结构主义的分布分析法和直接成分分析法广泛采用,由于转换生成语法的影响,变换分析法也得到相当的重视和运用。一些语法学家还借鉴了语义学中的语义特征分析法用以分析词语在句中的使用意义,使语法学对句子结构更具解释性。 第六节 当代汉语语法研究概貌 (三)以新时期培养出来的研究生为主体的年轻一代,从80年代中期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并且在90年代逐步从一支生力军成长为主力军。其代表人物主要是马庆株、邵敬敏和沈家煊。 3、语法研究范围大大拓宽 这一时期,无论在研究的广度还是深度上都有巨大的进步。 ①除了普通话语法更加重视语法事实的描写,研究更深入细致。 ②方言语法和普通话语法的比较研究也受到重视。 ③拓展了研究领域。如语法歧义现象、汉语语法特点、语素、句型、句群、篇章、汉外语法对比、人机对话等的研究。 ④加强了语法理论深入探讨,开始注重语用研究。1984年,胡附、文炼首先提出在语法分析中要区别“语用、语法、语义”三个平面。 为了让大家了解汉语语法研究的较新动态和热点,我们将“当代汉语语法研究概貌”作为一节独立出来。这里所谓“当代”在时间段上,主要指20世纪八九十年代至今。 一、80年代到90年代汉语语法研究的总体评价 (一)老一辈学者青春焕发,新著迭出。 吕叔湘的《汉语语法分析问题》(1979)是作者几十年刻苦治学的结晶,也是对近百年来汉语语法研究的一个提纲挈领的小结。它是一部兼顾历史和现状、普及和提高,理论密切联系实际,大胆提出问题,深入分析矛盾,探索解决途径,引入深思的语法著作。全书简明扼要,深入浅出,兼收并蓄,有所创新。 朱德熙的《现代汉语语法研究》(1980)和《语法丛稿》(1990)收录了作者的主要语法论文,前期的“汉语句法结构中的歧义现象”等文,主要是通过变换方法,对动词进行再分类,寻找动词的语义特征,努力揭示在汉语中隐藏在显性语法关系后面的隐性语法关系;后期的“汉语方言里的两种反复问句”等文,则转向语法的纵向(历史)和横向(方言)的比较研究,属类型语法学范畴。 此外,他的《语法讲义》(1982)运用结构主义语法理论对现代汉语语法进行全面描写,是具有浓郁中国特色的一部重要语法著作; 《语法答问》(1985)偏重于理论和研究方法的讨论,富于论辩色彩,对重新认识汉语语法特点、准确理解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之间的关系很有启迪。 胡附(胡裕树)、文炼(张斌)的《汉语语法研究》(1989)特别重视研究理论和方法上的探讨,他们善于“发扬传统,兼收并蓄,为我所用,立足革新,不断探索”,提出不少有创见性的观点,特别是关于区分语义、句法、语用“三个平面”的理论,动词次范畴和选择性的原则,建立汉语句型系统的构想,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吕叔湘、朱德熙和胡附、文炼的汉语语法研究构成了汉语语法研究的主流派,他们的学术思想,对中青年语法学家的影响是极为深远的。 陆俭明的研究比较全面,早期和马真合作,偏重于虚词研究,出版了《现代汉语虚词散论》(1985)。后来,在口语特点、语序变化、语义指向、句子分析方法探讨和语法学评论等方面

文档评论(0)

yurixiang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