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罐藏食品杀菌原理及其杀菌工艺条件的确定
杀菌原理及其杀菌工艺条件的确定
食品罐藏原理 细菌
㈠.热力杀菌原理: 酵母
微生物 霉菌
1.引起腐败的原因 食品中的酶
其他化学
食品本身含有各种酶。当食品被采收或屠宰后往往会分解食品使其不堪食用。但一般这比酶的抗热性不强。通常在装罐前的热处理过程中就失去活性。所以罐头保藏食品的热处理杀菌对象主要是腐败微生物。
2.何为杀菌:
当食品加热到某一高温,并保持一段时间使微生物失去生命力,以保藏食品的过程称之杀菌。
3.商业杀菌:
使罐头在一般正常条件下,运输贮藏和分配销售的时候,罐头不再遭受腐败微生物破坏致于腐败,同时也不会有害于人体健康的热力杀菌。
要达到商业无菌,必须借助于密封容器,进行密封。防止再污染,达到商业无菌。
㈡.杀菌条件的科学确定:
1.杀菌条件的确定,要考虑的因素有:
食品的特性、粘度、颗粒大小
固体与液体的比例
罐头的大小
装罐前预处理过程
污染腐败微生物的种类、习性、数量等
2.杀菌条件确定的依据:
⑴.微生物的耐热性及种类:
首先必须对食物对象进行微生物方面的调查,搞清造成污染微生物有哪些?哪些是腐败和致病菌?它们的耐热程度如何?继而进行耐热菌的TDT值、D值、Z值的测定和计算。这对制定杀菌规程来说,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关键一步。
对于低酸性食品,其主要危害是肉毒杆菌,因此,低酸性食品罐头杀菌的中心目的,就是要彻底杀死肉毒杆菌。
⑵.食品的传热、速度:fh.j(有些资料称热穿透速度)
随着罐头内容物的不同以及固液比基质的粘稠度,固形物在罐内的排列方式及固形物大小等方面的不同,它们的传热方式和传热速度也不相同。有的是以对流传热为主,有的是以传导为主,有的是两者兼有。传热方式对杀菌效果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这一点我们绝对不能忽视。
⑶.罐内初菌数
基质中的初菌数对杀菌效果也有着一定的影响。由于微生物的生长或死亡都是按照对数规律递增或递减的。因此对同一种微生物来说,如果污染严重,那么要达到一定的安全值,所需的杀菌时间就长,反之则短。
3.确定热力杀菌工艺条件的过程:
感官 品质
及 经 济性评价
正常
二、腐败微生物的耐热性
㈠.腐败微生物的一般习性
对环境的要求:① 空气 ②水分活度 ③ PH
食品按PH分类
① 高酸性 PH<4.0 ②酸性 PH4.0~4.5 ③ 低酸性 PH>4.6
㈡.要从公共卫生安全角度分:
酸性:在酸性食品中肉毒杆菌不产生毒素。
低酸性:在低酸性食品中肉毒杆菌产生毒素。
总之:a.在低酸性食品中(PH<4.6)就有可能使肉毒杆菌芽孢产生。所以要接受杀死肉毒杆菌的热量100℃以上。
b.在酸性食品中(PH<4.5)它不可能产生肉毒杆菌毒素,所以一般低于100℃以下。
c.酸化食品可按酸性食品接受杀菌。
㈢.微生物耐热性的测定:
1.烧瓶法 2.TDT试管法 3.TDT罐法
TDT—指测定热力致死时间的试管或罐:
在测定细菌耐热性时,应尽可能避免热传导的因素,所以要求瞬时加热,瞬时冷却。
在做试验时,温度应达4~5个之多,温差一般为2.5~3.0℃,以不同温度进行耐热试验,其杀菌时间要有一定的间隔。
㈣.微生物耐热性的表示法:
1.D值:在某一温度下,减少活菌数90%所需的时间(通常用“分”表示)。
D值相当于细菌致死曲线斜率的负倒数。
D值愈大,表示该菌芽孢耐热性愈强。
微生物的死亡规律符合于指数规律y=ax。
=10-t/D c:表示在某一温度下,经过t时间后,该菌的残留浓度。
log-log=- t:致死时间
D=或D=
2.F值和Z值:
F:在特定温度下,将一定数量的菌全部杀死所需的时间
或:在121.1℃时,杀死一定量的菌所需的时间,也就是121.1℃的TDT值,与环境、数量菌种、菌类有关。
Z:每一种D值变化10倍或时的温差。
或:热力致死时间曲线,斜率的倒数。
或:热力致死时间每变化10倍或所供给的温度差,它与环境数量、菌种、菌类有关。
121.1 温度
内视性热力致死时间曲线 热力致死时间曲线
z值的求法:
①.根据内视性热致死时间曲线求z
log= Dr—参照的D值(即121.1℃时的D值)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栏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技术标).doc
- 2024北京一零一中初二(下)期中物理及答案.docx
- 跨学科实践活动09+探究土壤酸碱性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教学课件)-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跨学科实践活动教学课件+设计(人教版2024).pptx VIP
- 2024年山东省滨州市中考化学试题附解析答案.pptx VIP
- 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清单80条PPT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pptx VIP
- 外研社新一代大学英语(基础篇)综合教程B2U4 iExplore 2.pptx VIP
- 3-哈利波特与阿兹卡班的囚徒 中英对白剧本.pdf VIP
- 2024年社区工作者考试必背1000题题库及答案.docx VIP
- 计算小达人3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pptx
- 初始过程能力研究计划.xls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