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气穿河管道防洪评价.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 MERGEFORMAT 19 1概 述 1.1项目背景 2012年6月,受海城华润有限公司委托,辽宁省海城市水利技术推广中心承担了海城市荒岭子天然气管道工程(滨河南路—光明路)海城河穿越的防洪评价任务。 海城市荒岭子天然气管道工程采用聚乙烯管材,穿河段管径规格为 PE100,SDR11,D250mm,工程全线设计长度572.6米,由海城滨河南路起至光明路结束,穿越河流1处,总体走向由西向东。起点桩号为0+000,末点桩号为0+593.7。 荒岭子天然气管道工程穿越海城河采用定向钻方式施工,其中穿越海城河河床下管道最小覆土厚度约为1.5m,位于河南岸近堤脚处,主河槽覆土厚度7m;两岸大堤处管顶最小埋深分别为10m 和12m。为保证管道设计方案的经济、安全,尽可能减少对现有防洪工程和地区防洪的影响,满足防洪的要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和国家计委、水利部《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需对拟建的荒岭子天然气管道海城河穿越工程进行防洪影响评价。按照水利部《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防洪评价报告编制导则》,本次防洪评价主要内容包括: 分析复核工程处的水文成果;研究分析该河段河床演变规律,预测河床冲淤变化程度;根据河床质的组成及相应水面线计算成果,计算河道最大可能冲刷深度;论证管道工程对防洪工程的影响,并提出评价意见。 该评价报告对相关问题的评价及建议供有关部门参考。 荒岭子天然气穿河管道线路走向示意图 1.2评价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年10月1日起施行; (2)《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1998年1月1日起施行; (3)《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1988年6月10日发布施行; (4)水利部、国家计委《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有关规定》,1992年4月3日发布施行;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50201—94《防洪标准》,1995年1月1日实施; (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50286—98《堤防工程设计规范》,1998年10月发行; (7)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S144—93《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洪水计算规范》,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3.5; (8)S1252-2000《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0.9; (9)《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防洪评价报告编制导则》(试行,2004.2.20); (10)《辽宁省中小流域(无资料地区)设计洪水计算方法》 (11)《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2006; (12)《海城荒岭子天然气管道工程初步设计说明书》2012.6; (13)《海城河全流域规划》2009.02 (14)其它有关的法律、法规、规程、规范。 1.3技术路线及工作内容 该工程穿越海城河断面处位于海城河城区段,已多次完成该区域的水文及河道水力复核工作,成果客观准确,资料详尽。本评价以《海城河全流域规划》(已通过评审)中水文资料及水力参数为依据,通过对海城河不同洪水频率下的冲刷演算、洪水分析等数据结果,对工程的防洪影响进行了评价,提出了建议。 主要工作内容包括:管线工程穿越位置水文成果复核分析、冲刷计算;工程建设后对该河段河势和上下游及两岸防洪影响评价。 2基本情况 2.1建设项目概况 荒岭子天然气管道于大白桥上游60m处穿越海城河,采用定向钻穿越方式,防洪标准为50年一遇。定向钻穿越是一种先进的非开挖穿越施工方法,施工时完全在河流两岸陆地上进行,具有不破坏大堤、不扰动河床、不影响通航、对环境影响较小、施工周期较短、管道运营安全、综合造价较低等优点。 2.1.1穿越位置确定 结合线路总体走向及海城河两岸地形地貌特征,确定海城河穿越位置,具体详见图。 海城河穿越位置图 2.1. 2 自然地理条件 海城河流域内多年平均降水量703.6mm左右。降水量的年际变化较大,丰水年和枯水年相差2倍以上,年最多降水量(1964年)达1081.0mm,年最少降水量(2000年)仅为447.1mm。降雨在年内分配极不均匀,雨量多集中在夏季,6~9月约占全年降水量的72%以上,其中7、8两月更为集中,占全年51%左右。流域内多年平均蒸发量1659.4mm。5~6 月份相对湿度小,气温上升快,风速大,是蒸发量最大时期,大约为536mm。11~2月为结冰期,蒸发量最小。流域内多年平均日照时数2624.5h,5月份最多,多年平均为268.4h,12月日照时数最短在172.7h。流域内冬季受西伯利亚冷空气南下及地形影响,最大风速20m/s,其相应风向为SSE。春季最大风速为20m/s,汛期最大风速为19.65m/s。流域内初霜一般在9 月下旬,最早在9 月14 日;终霜期一般在5 月上旬,最晚在5 月11 日。流域内降雪最早日期在10 月3

文档评论(0)

xina17112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