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肝炎辩治体会.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慢性肝炎辩治体会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慢性肝炎辩治体会 阮景福(湖北省红安县城关镇卫生院 湖北红安 438401) 【中图分类号】R256.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 (2010)29-0356-02 慢性肝炎是由急性肝炎迁延不愈而成。它以多脏腑功能失调,虚实错综为特征,所以病程长,病情复杂,临证用药,固应立足于辩证论治,知常达变。兹以个人临诊所得,略抒浅见。 疏肝不应者须调理脾胃升降之机 肝炎病位在肝,以肝经气郁为主要病机。肝气不舒,理应疏泄,但慢性肝炎偶有疏之不应者。虽然起于邪毒郁结,肝失疏泄,而脏腑相关,久病必伤脾胃,中医历来重视整体调节,不拘于局部之病灶,在疏之不应的情况下,必须注重调理脾胃,特别要注意调整脾胃升降功能,从肝脾、肝胃的关系来纠正升发之不及或降令之失和。 升降是阴阳运动的基本形式,人体脏腑功能的发挥,离不开阴阳之升降,所以《素问middot;六微旨大论》云:“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主升降之中枢在脾胃,肝肾之阴升,心肺之阳降,有赖于脾胃气机之升降。若脾升失职,肝郁不达,势必导致“肝脾郁陷”之病机,其证腹胀胁痛,食后尤甚,情怀忧郁,周身困倦,大便稀溏,小溲时黄,苔薄白根腻。肝功能检查反复异常。此证应着眼于补脾升阳,以达郁邪。我在临床上以四逆散合异功散为主方,气滞甚者加木香,收效甚佳。四逆散本为疏肝理脾之要方,配合异功散,以增强运脾之力。方中之柴胡,取其升清阳、疏肝郁;枳实取其泄浊阳、散气滞;且与参、术同用,消补兼行,以助脾运。 再说肝病治胃,主要有降阳明以制木横和益胃阴以抑肝强之不同。慢性肝炎缠绵不愈,邪踞中焦,降令失和,其证多见头晕且痛,胁胀脘痞,口苦泛恶,溲赤,少寐,舌苔黄腻,脉弦而滑,治当降胃气以制肝逆,选用黄连温胆汤加夏枯草、龙胆草、生赭石等,多数患者证情缓解,肝功能亦随之改善。至于养胃阴以抑肝强,主要适用于胃阴不足而肝体失柔者。(《素问middot;经脉别论》)肝体赖水谷以充养,胃阴亏虚,脾为胃无以行其津液,于是化源不足,肝失所养,从而肝虚久久不复,在慢性肝炎中最为常见。其证胁痛隐隐,嘈杂善饥而食入难消,口渴咽燥,大便干结,舌红少苔,脉细而弦。应着手充养阳明,兼以柔肝,临床常用北沙参、麦冬、石斛、玉竹、乌梅、木瓜、白芍、甘草、杞子、生大麦芽等酸甘化阴之晶。 消瘀散结 时刻不忘正虚之本 肝脾肿大,隶属于“症积”范畴,是慢性肝炎常见之体征。根据肝脏瘀血的病理表现,活血化瘀为常规治法,但每见用化瘀攻坚法而事与愿违者,乃缘囿于对症治疗,而未见病治源之故。症块癖积,虽有形可征,而究其本,则源于正虚。脾虚则水谷运化失常,酿湿生痰,气虚则血液运行无力,瘀血阻滞,痰瘀夹杂,日久易成症积。慢性肝炎肝脾肿大,乃病程日久,正气伤残,气虚则血滞,气郁则血瘀,从无形到有形,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症积其来也渐,其去也迟,当恪守“养正则积自除”之古训,而不斤斤于化症散结,方是治本之法。 从临床见证来分析,慢性肝炎之肝脾肿大,多接近早期肝硬化阶段,常伴见倦怠乏力,食少神疲,胁胀且痛,面色晦滞,舌上有紫气或见痰斑,脉细而涩等一派本虚标实之症。我治此证,多从扶正消瘀着手,以当归补血汤益气和血为主方,重用黄芪,伍以生鸡内金、焦楂曲、生大麦芽等运脾而磨积滞;莪术、紫丹参等活血而行血瘀;更加煅瓦楞子化痰瘀而消症积。阴虚加鳖甲、牡蛎,取其养阴兼能软坚;阳虚加桂枝、附子,取其温阳而能和营。如此消补兼施,则补而不滞,消而不伤,缓图效机,多能应手。 控制出血 审察阴阳兼以解毒 齿衄、鼻衄是慢性炎常见症状之一,是气病及血的征兆。关于齿衄、鼻衄之病机,不外阴阳不相维系,或阴虚阳亢,迫血妄行,或阳离阴走,血溢脉外。慢性肝炎可见多脏腑之病候,故齿衄、鼻衄有阴阳虚实之不同,或肝脾两虚,统藏失职;或木火内燔,心胃淫热。这种截然不同的证候表现,是因为禀赋的差异、病程的长短以及治疗失当所造成。故控制出血,首当审察阴阳。另一方面,慢性肝炎之血证,有其特殊性,往往均可出现湿热邪毒之病候,姑以“毒郁于经”名之。阴虚证候之齿衄、鼻衄,及湿热郁责外羁,化火伤阴,络伤血溢所致,即使阳气虚弱的患者,亦不能忽视邪毒蕴伏的一面。故解毒一法,无论阴虚阳虚,均不可废。 慢性肝炎阴伤血溢,证见身热头痛,或低热缠绵,口干思饮,形体消瘦,舌红苔黄燥,脉弦大者,可用犀角地黄汤为主方,以水牛角代犀角,加升麻、元参、大小蓟、寒不石、???母、土茯苓、生军炭等。因阴虚肝旺,木火内燔,易动冲任之血,犀角、地黄能清心安胃,兼泄木火,当为首选。加元参、知母、寒水石,取其滋水救焚;升麻、土茯苓则为

文档评论(0)

xyz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