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电信行业OTN-技术基础
OTN 技术基础 四川国瑞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OTN网络的引入 SDH网络功能: SDH网络提供了多种业务的传输功能:PDH、IP、Ethernet 等; SDH提供丰富的保护、管理功能; 不能满足未来骨干网节点的Tbit以上得大容量业务调度; WDM系统功能: WDM系统提高了带宽利用率、业务透明传输; 纯光网络没有性能监视能力,不能保证性能,也不能满足传送网络的一般要求。 OTN的定义 OTN-光传送网(Optical Transport Network) 为国际标准组织ITU-T为光传送网制定的标准。该标准规定了OTU帧格式,OTU帧由多层帧嵌套而成,低层帧被整个包含在高层帧中。 OTU(Optical Channel Transport Unit,光通道传送单元)帧根据速率等级分为OTU1、OTU2和OTU3。 OTU1速率为2 666 057.143 kbit/s 约等于2.5Gb/s OTU2速率为10 709 225.316 kbit/s约等于10Gb/s OTU3速率为43 018 413.559 kbit/s约等于40Gb/s 光纤传输网的复用技术 DWDM特点 2-超长距离无电中继传输,降低成本 DWDM在传输网中的定位 DWDM在传输网中的定位 DWDM系统基本结构 DWDM网元基本类型 DWDM的特点 1-大容量透明传输节约光纤资源 DWDM产生背景 从技术和经济的角度,DWDM技术是目前最经济可行的扩容技术手段 利用TDM方式扩容已经日益接近技术的极限 已经铺设的G.652光纤的高色散限制了10Gbit/s以上信号的传输 光电器件的迅速发展,特别是EDFA大规模的商用化 波段划分 工作波长说明 工作波长范围:C波段(1530nm~1565nm) 频率范围:191.3 THz ~ 196.0 THz 通路间隔:100 GHz 中心频率偏差:±20GHz(速率低于2.5Gbit/s);±12.5GHz(速率10Gbit/s) 标称中心频率(C波段) OM/OD技术-OM/OD器件 OM/OD技术-波分复用器件 光监控技术-光监控通道(OSC) * * 光纤通信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激光器的发明。1960年梅曼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激光器---红宝石激光器,这是一台固体激光器,并不适用于光纤通信系统,但却使光通信技术从此起步,开始了其希望之旅。1966年,英藉华人高锟(K.C.Kao)发表了具有历史意义的论文,这篇论文分析了造成损耗的主要原因,认为如果除去玻璃中的杂质,就有可能把损耗降低到每公里20分贝。1970年,林严雄(Hayashi)等人成功地研制出能在室内常温下连续工作的半导体激光器,但连续工作时间只有几个小时。1970年,美国康宁(Corning)公司的三位研究人员马瑞尔(Maurer)等人,首先研制成传输损耗每公里20分贝的光纤,使高锟(K.C.Kao)等人的预言变成了现实。室温半导体激光器和低损耗光纤的出现,使得人们称1970年为“光通信元年”,这一年的技术突破为日后光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1977年,室温半导体激光器的连续工作寿命可以达到几万小时。1979年,光纤损耗进一步降至0.2dB/km,已经非常接近理论极限。 1977年,在美国芝加哥和圣塔摩尼卡(Santa Moniea)之间首次开通了商用的光纤通信系统,能同时开通8000路电话(传输速率45兆比/秒)。1988年,在美国与英国、法国之间敷设了越洋的海底光缆(TAT-8)系统,全长6700公里,在海底通信系统中使用光缆的时代也就此开始了。1989年,跨越太平洋的海底光缆(全长13200公里)也建设成功。80年代末、90年代初,ATT贝尔实验室的厉鼎毅(T.Y.Lee)博士大力倡导波分复用(DWDM)技术。1985年英国南安普顿大学首先研制出掺铒光纤放大器。1990年,比瑞利(Pirelli)研制出第一台商用光纤放大器(EDFA)。1995年,第一套商用DWDM系统在美国佛罗里达获得应用。1997年:我国建设首条DWDM干线(西安—武汉),这也是美国以外地区建设的第一条DWDM传输线路。至2000年,DWDM技术已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应用,该技术正迈向成熟。 在过去20年里,光纤通信的发展超乎了人们的想象,光通信网络也成为现代通信网的基础平台。光纤通信系统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从70年代末的PDH系统,90年代中期的SDH系统,以及近来风起云涌的DWDM系统,乃至将来的智能光网络技术,光纤通信系统自身正在快速地更新换代。 DWDM发展迅速的主要原因在于:光电器件的迅速发展,特别是EDFA的成熟和商用化,使在1550nm窗口区域采用DWDM技术成为可能;TDM 10Gb/s以上系统面临着电子元器件的挑战,利用TDM方式已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中级财政税收-中级经济师《财政税收实务》押题密卷2.docx VIP
- 陕西煤业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1).pptx VIP
- DB65T 4929-2025儿童福利机构 义务教育阶段重度残疾儿童少年送教上门服务指南.docx VIP
- 建筑抗震支吊架通用技术条件.pdf VIP
- 医学基础知识复习资料.docx VIP
- 全口义齿汇总.ppt VIP
- 如何购买电脑.pptx VIP
-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诊治专家共识.pptx VIP
- (正式版)DB65∕T 4929-2025 《儿童福利机构 义务教育阶段重度残疾儿童少年送教上门服务指南》.docx VIP
- 《混凝土外观质量缺陷及治理措施》ppt课件模板.ppt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