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打破沉默,重塑自我——解读谭恩美《正骨师的女儿》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打破沉默,重塑自我——解读谭恩美《正骨师的女儿》
摘 要:美国华裔文学的兴起首推女性作家。谭恩美是继汤亭亭(Maxim Hong Kingston)后又一位跻身美国畅销小说家之列的女性作家。《正骨师的女儿》是她2001年推出的仍然以母女关系为主题的作品,表现了母女两代人之间的文化差异,在美国社会中的边缘地位,本文解读探讨了她们在身份认同的诉求中打破沉默,重塑自我的过程。
关键词:谭恩美; 文化差异; 身份认同
[中图分类号] I0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7326(2012)06-0091-02
从1976年汤亭亭(Maxim Hong Kingston)发表自传体小说《女勇士》,就标志着华裔作家的创作进入美国文学主流的开始。与她相仿的另一位开拓者在十年之后也为华裔美国文学的兴起做出了贡献,她就是在当代美国华裔文学研究中占据特殊地位的谭恩美 (Amy Tan,1952-----),她推动了美国亚裔文学热,并促进了中国文化在美国的影响。代表作《喜福会》(The Joy Luck Club,1989)初登文坛便大获成功。 雄踞“纽约时报畅销书榜”达九个月之久, 并被选为“国家书籍奖”及“全国书评协会奖”的入围者,并获得1990年“海湾区书评最佳小说奖” 等奖项。随后的其它三部小说《灶神之妻》、《灵感女孩》、《正骨师的女儿》一出版也同样受到美国普通读者和文学评论界的一致好评。她被评论界认作是亚裔文学的代表。《新闻周刊》称她是“当代讲故事的高手,具有罕见才华的优秀作家,能触及人们的心灵” 。华裔社会中的种种关系是谭在作品中力争探求的,她再现了美国华裔女性及其后代的历史和生存现状,尤其表现两代女性挣扎在东方信仰和西方的价值标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之间的矛盾与冲突中,用虽然微弱但却独特的声音不断寻求自己的身份与位置,并努力传承自己的文化价值。谭恩美作品的成功或其重要意义在于作品提供了一种女性视点,其叙述解构了文学中男权主义文化中心的存在和整个男权社会的权力。2001年出版的《正骨师的女儿》就是最好的例子。在这部近乎自传性的小说中,作者依然沿袭了一贯的讲故事风格,再次以女性做为故事主角, 时空在现代旧金山和过去中国广西的一个小村庄之间交替。女作家Ruth Young 与她的美国男友及他与前妻所生的两个女儿生活在一起。Ruth年迈的中国母亲路玲也住在旧金山,母亲在中国出生长大。二战期间,为了逃离战乱,她漂洋过海来到美国。虽然在旧金山生活了几十年,但英语说得十分蹩脚。女儿Ruth觉得路玲是个行动古怪、生性孤僻、意志消沉、动不动就要自杀的妈妈。因为为了成为美国公民,母亲路玲不得不改换年龄身份,长期隐藏真实情况使她患上了老年痴呆性的记忆缺失。为了照料母亲,Ruth只好搬回家住。重又回到自己曾经生活的地方,勾起了她许多有关童年的痛苦回忆。同时也使她有机会阅读了母亲在失忆前所写的手稿,Ruth最终了解了母亲的故事,从而理解了母亲的古怪性格,最终两代人关系得以调和。
读者能从小说中感受到母女两代人之间的文化差异、情感交流的障碍和对对方身份的认同等问题。 文化差异是诱发母女冲突的重要因素之一。Ruth和母亲路玲存在着难以沟通的感情上的障碍,这与各自所受的文化教育,所持有的文化信仰不无联系。母亲路玲出生在中国一个制墨世家,写一手漂亮的毛笔字,受东方儒家文化的影响很深。而Ruth接受的是美国正统的教育,受西方的文化习俗、生活方式的直接感染。她所追求的是个人的权利、自由和个体的独立,因此在生活上她最反对母亲的约束。路玲希望自己的女儿按照中国的传统文化习惯,生活方式成长,而Ruth则千方百计地摆脱母亲的束缚,按西方的文化习惯和生活方式自由自在地行事。由此而造成了两代人感情上的隔阂。两代人的冲突不仅反映在文化差异上,而且也表现在对对方身份认同上。原有身份的丧失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意味着权利的丧失,也就处于劣势。母亲路玲作为移民从中国来到美国原有的民族身份已经失去,在美国成为弱势群体中的一员。Ruth 虽然生在美国,长在美国,可以说是个地道的美国人,可她仍然在事业与情感上有着少数族裔受到的来自白人主流文化的歧视。在家庭聚会上,Ruth美国男友的父母对她像客人一样彬彬有礼,而对儿子的前妻更加随意亲热,他们都是白种美国人,因此从肤色,衣着品位到情感,他们都更像一家人,这让Ruth感到自己并未被男友的家人所接受。 中国移民一直处在美国社会的最底层,而“中国形象”则被美国主流文化异化为“女性”、“弱者”,东方的存在并不取决于东方自身,而取决于它所展现在西方人眼中是何种形象,即西方人眼中的东方永远只能是一个lsquo;他者rsquo;(other),而他者的地位就理所当然地退居边缘。“华裔””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