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次反“围剿”失败原因探析.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五次反“围剿”失败原因探析

五次反“围剿”失败原因探析 五次反“围剿”失败原因探析 中共正史一般称之为“中央苏区的五次反围剿战争”,具体断代如下: 一、1930年10月,蒋介石纠集10万兵力,采取“长驱直入,分进合击”的战术,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大规模的“围剿”。红一方面军4万人在毛泽东的领导下,采取“诱敌深入”的作战方针,共歼敌1.5万多人,粉碎了敌人的第一次“围剿”。 二、1931年2月,国民党当局又调集20万军队,采取“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的战术,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第二次“围剿”。红军3万人在毛泽东的指挥下,仍坚持“诱敌深入”的方针,集中兵力,各个歼灭。在5月中下旬,粉碎了敌人的第二次“围剿”。 三、1931年7月,蒋介石亲自任总司令,随带英、日、德军事顾问,率兵30万人,依仗重兵,采用“长驱直入”战术,分三路进攻中央革命根据地。红军“避敌主力,打其虚弱”,前后3个月,歼敌3万人,胜利地粉碎了敌人的第三次“围剿”。 四、1932年底,国民党调集30个师的兵力,分三路向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第四次“围剿”。红军在周恩来和朱德的指挥下,根据毛泽东积极防御的战略思想,集中优势兵力,坚决围歼的作战方针,消灭敌人3个师,取得了第四次反“围剿”的胜利。 五、1933年10月,蒋介石调集100万军队、200多架飞机,采用“三分军事,七分政治”的方针,发动了第五次“围剿”。李德等人先推行“军事冒险主义”策略,后在敌人的进攻面前采取“拼命主义”,最后发展成“逃跑主义”,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被迫突围转移,开始长征。 国民党方面的军事史,发现他们对于这4年的围剿战争的断代不是5次,而是4次,具体历程简介如下: 一、1930年中原大战后围剿开始,国军克复铜鼓,但后来18师中伏覆没,师长殉难。 二、1931年2月,军政部长何应钦率领3个师进军,但对付红军的游击战全无效果;6月,蒋介石赴赣指导,遂克复铜鼓,止兵;9月恢复进军,克复会昌、瑞金,但“九一八”猝然而至,国军退兵;12月蒋介石下野。 三、1932年3月蒋介石任军委委员长,4月设汉口总部,击溃金寨红军;国府提出“三分军事、七分政治”方略,组织地方民团、五县联防;1933年1月,陈诚18路军和孙连仲26路军发动进攻;3月,蒋介石赴热河指挥抗日,围剿的18路军被击败;4月,蒋回南昌,阻止红军攻势、制订作战计划,时红军以至50万人;10月国军总攻,逼迫苏维埃政府首都从瑞金迁至会昌;11月,19路军福建兵变,围剿暂停。 四、1934年2月,湖北红军崩溃;国军组织兵员30万人、飞机150架,于6月对中央苏区发动总攻,10月红军彻底溃败,开始转移10万主力;12月3日,5万南昌市民游行庆贺,江西围剿正式结束。 1933年—1934年,蒋介石对中央苏区发动第五次“围剿”,红军经过一年奋战,未能打破敌人的“围剿”,被迫放弃中央根据地,开始进行长征。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当时“左”倾中央实行的军事政策有直接关系,这一点,已为历史学界广泛注意,本文不予赘述。作为一场跨时一年,交战双方拥有各自疆界、政权和社会组织具有总体战性质的战争,导致战争成败的因素当然不仅仅在某一方面,而应有着十分复杂的内容。本文试对以往研究中未充分得到重视的因素作一初步探索。[1] 一 国民党方面的作战准备和作战方针 第四次“围剿”失败后,经过短暂休整,蒋介石开始准备第五次“围剿”。1933年7月,蒋在江西庐山开办陆军军官训练团,分期分批训练中级以上军官。训练“惟一的目的,就是要消灭赤匪,所以一切的设施,皆要以赤匪为对象”。[2]对应其“从前剿匪剿不了,并不是我们武力不够,而是我们精神不良”[3]的认识,训练团特别注重战斗、团结精神的教育。训练结果,按蒋自己的说法:“因为时间过于短促,对于学术科没有多大的进步,但是各人的精神思想,和所表现的仪容、态度、动作,比两星期以前,完全不同了。”[4]同时,干部集中、朝夕相处对来自各地方、各派别的军官“把眼前畛域派别的观念,和频年交相火并的宿怨前隙,不期然而然的消弭泯灭”[5],也发挥了一定作用。 以红军作为假想敌,郑重其事地开办庐山训练,反映蒋介石对再一次与红军作战的充分重视,如他所说:“此次剿匪,实关党国与本军之存亡,不可以大意轻易出之。”[6]这和第一、二次“围剿”时视红军为“地方事件”[7],仅出动一些杂牌部队有重大差异。吸取前几次“围剿”失败的教训,蒋将新一次 “围剿”定位为军事、政治、经济、社会的总体战。基本原则为“三分军事,七分政治”:即“用三分的力量作战,用七分的力量来推行作战区的政治”[8], “一方面要发挥军事的力量,来摧毁土匪的武力;一方面要加倍地运用种种方法,消极地来摧毁土匪所有的组织,及在民众中一切潜势力”[9]。秉着总体战的思路,国民党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政治、经济

文档评论(0)

f8r9t5c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0005407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