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电视剧版水浒传于原著的不同
电视剧版水浒传于原著的不同
电视剧《水浒传》质疑
书里明明放走晁盖、宋江的是朱仝,剧中为何把功劳推给排名比他低、武功比他差、不良嗜好比他多的雷横呢? 方腊分明是鲁智深捉的,而电视上却是武松捉的。
因为从“晁天王认义东溪村”到“宋公明私放晁天王”,雷横的这个角色更容易贯穿始终,使得情节连贯为一体,符合连续剧创作的规律。《西游记》中也有相似的处理,如把玉华州和灭法国两个国王融为一个,把孙悟空在祭赛国取回国宝的功劳给了小白龙,这样的处理在电视剧的整体思路中很合理。
史书中有韩世忠擒方腊,100回和120回《水浒传》中有鲁智深擒方腊,水浒戏中有著名的《武松独手擒方腊》——其中以武松单臂擒方腊最为悲壮,也在民间流传最广。(事实上武松擒方腊的传说比鲁智深擒方腊要早)
电视剧是以《水浒传》100回本为蓝本,吸收了相关的水浒戏,水浒的改编成果和研究成果,在把握水浒内涵和宋代文化是很有水准的。也有很大的缺陷。
宋江并非愚蠢,从原著或是电视剧中,都可以看出宋江是一个忠于朝廷的,重义气的梁山老大。他始终是为了梁山兄弟们的、水泊梁山的声誉找想,为大家有一个好的归宿而忙碌。梁山所以能有如此下场,不是宋江的错,也不是梁山好汉的错,只能说明当时朝廷的黑暗,奸臣当道的结果。如果宋江也像方腊一样,那区区一百单八将又怎么是朝廷的对手呢?
从电视里总是看见导演让李血剑一遍遍的重复说是为弟兄们后路着想要招安。
在书里面,我却只看到,他为了他老父的叮嘱必须要接受朝廷招安这一个事,却让无数弟兄去送死,死了之后也不过流下几滴干泪做个样子。更多的时候是听说有兄弟死了,他就大怒,做出亲自进攻敌人的样子,结果几个兄弟为了救他又死去。
还有最后把李逵干掉是他最不为别人着想的地方凸现,他只是为了自己的名声着想而已。哪管其他兄弟的死活!
鲁智深改编得有什么意义啊,我个人很喜欢电视里鲁智深这个人,就是因为宋江投降时、林冲之死时他的眼神,可是后来投降大宋后就没有出现在水浒军里,我实在想不出这样改想说明什么,
同样反对招安的武松、三阮,可是人家都和宋江去拼命了,导演即然已经安排公孙胜走了,就没有必要再安排一个鲁智深再走了,鲁在梁山是一个重要的英雄,让他走,我觉得对英雄鲁智深是一个不光彩的举动,有点贪生怕死的意思, 电视连续剧《水浒传》标明原作者为施耐庵、罗贯中 人,引起许多观众的疑惑:《水浒传》的作者不明明是施耐庵一个人吗,怎么变成了施耐庵、罗贯中两个人?
说来话长。
在清代和在民国年间,《水浒传》最流行的版本是贯华堂刊本,即金圣叹评本(七十回本),它所题署的作者为施耐庵。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文化大革命”之前,《水浒传》最流行的版本则是人民文学出版社的整理本,它所题署的作者仍然是施耐庵。同时,在许多文学史著作的论述中,也把《水浒传》的著作权归之于施耐庵一人。因此,长期以来,“《水浒传》的作者是施耐庵” 这个看法已经给人们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其实,关于《水浒传》的作者,历来存在着多种说法,“施耐庵撰”只不过是其中的一种而已。撇开那些荒诞不经的说法(例如,《水浒传》藜光堂刊本题“姚宗镇国藩父编”)不算,明、清两代,在《水浒传》版本上,在文人们的笔记和书目的记载中,主要的说法有如下三种:(一)罗贯中撰 见于郎瑛《七修类稿》、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王圻《续文献通考》、《稗史汇编》、许自昌《樗斋漫录》、阮葵生《茶余客话》等书的记载,以及钱曾《也是国书目》的著录。
(二)施耐庵、罗贯中合撰 见于高儒《百川书志》的著录,《水浒传》“嘉靖本”(北京图书馆藏八回残本)、天都外臣序本、袁无涯刊本的题署,以及容与堂刊本的李卓吾序、映雪草堂刊本的五湖老人序、芥子园刊本大涤余人序的叙述。
(三)施耐庵撰 见于《水浒传》雄飞馆刊本、贯华堂刊本为题号,以及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徐复祚《三家村老委谈》、徐树丕《识小录》、周晖《金陵琐事》、钱希言《戏瑕》、刘仕义《玩易轩新知录》、曹玉珂《过梁山记》、王士祯《居易录》、金埴《巾箱说》、梁玉绳《瞥记》、焦循《剧说》、李超琼《柜轩笔记》等书的记载。
哪一种说法最可靠或比较可靠呢?
先从文人的记载看。
第一种说法,首见于郎瑛(1487-1566)的《七修类稿》。而郎瑛乃明代嘉靖时人。第二种说法,首见于高儒的《百川书志》。高儒的生卒年不详,但《百川书志》卷首有高儒嘉靖十九年(1540)自序,可知他的和郎瑛同时,也是嘉靖时人。第三种说法,首见于胡应麟(1551-1602)的《少室山房笔丛》。而胡应麟乃万历时人。因此,从它们分别出现的时间上比较而言,第一种说法和第二种说法无疑要早于第三种说法。
再从《水浒传》版本的题署看。
第一种说法不见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