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本山现象对中国文化产业的启示.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赵本山现象对中国文化产业的启示

赵本山现象对中国文化产业的启示廖一(吉林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吉林长春130033)摘要:通过对“赵本山现象”的分析,阐释中国文化产业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中国文化产业应以“赵本山现象”为借鉴,低起点、低成本运营,挖掘民族丰富的文化资源,营造良好的全民创意文化氛围,打造优秀的民族文化品牌,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关键词:“赵本山现象”;传统文化;文化产业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0257-0246(2011)03-0153-06G124A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发展传承下来、基本上没有断裂过的基本的价值取向、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社会组织方式与审美特色。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一个国家民族的文化建设,是其国民生活品质和品位的根基,也是立国利民的根基。在商品经济时代,文化建设需要文化产业支撑,也就是要把文化的商品属性和经济属性提升到文化建设的重要位置。但仍需我们在文化商品化的同时,传承我们民族的优良文化传统。王蒙在《全球化视野下的中国文化》中说:“我们应该把国家建设成文化大国。我们不能够只讲人均收入、国民收入。在可以预见的将来,我们还赶不上发达国家。但是即使赶不上,我们仍然生活在一个伟大的国家,仍然对人类有我们独特的贡献,因为我们有中华文化。我们的文化还要有新的发展。我们的文化是立国之本,是安身立命之本,是我们的骄傲,是我们的光荣。”①改革开放以来,祖国东北白山黑水孕育了以赵本山为代表的制造快乐、传播欢乐的以东北二人转、小品、影视剧为元素的文化娱乐产业。出身于东北农村的民间艺人赵本山,从一个传统曲艺项目二人转的演员,到央视春晚“小品王”,直到成为涉足影视、演艺等多个文化产业的本山传媒董事长,赵本山完成了从一个普通演员到文化娱乐产业领军人物的转变。在传承和弘扬了二人转、小品、影视剧的同时,也完善了东北娱乐文化的产业链。这个过程被国内学界称为“赵本山现象”。“赵本山现象”及其所代表和带动的东北文化现象使东北地域文化传统得以传承的同时,也用欢乐感染了一个时代。有评论说:关于东北文化现象,只是一个海市蜃楼,因为“赵本山现象”才出现了东北文化现象,如果没有“赵本山现象”,东北文化现象还会不会存在?而另一个要面对的事实是,东北文化的大旗还能打多久,也就是赵本山这杆大旗还能打多久?目前东北文化有点像当年的京剧、豫剧、评剧和黄梅戏,或许这种地方戏曲都有一个所依托的旗手,一旦这个旗手消失,这门艺术就会走向衰落。如今以“二人转”为代表的东北文化是不是也会重蹈它们的覆辙?如果没了赵本山,东北文化用什么来代表?②作者简介:廖一,吉林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研究方向:现当代文学文化。①王蒙:《全球化视野下的中国文化》,《新华日报》2008年3月5日。②郑寒月:《人民日报》(海外版)2010年4月22日。154社会科学战线·2011年第3期·文化研究中国自古以来就是文化生态的大熔炉,南有岭南文化、八桂文化,东有齐鲁文化、吴越文化,西有巴蜀文化、三秦文化,中有燕赵文化、荆楚文化,每一种文化,都衍生出庞大的文化产业群。多元文化的融合渗透成就了泱泱大国上下五千年的文明。但改革开放以后,商品经济的发展对传统文化的冲击很大,许多传统文化遭遇生存危机,甚至濒临消亡。据有关部门统计,20世纪50年代国内曾有地方戏曲剧种360多个,到了今天,只有60到80个剧种良性生存,其他多数剧种已实际消亡或濒临消亡。在这种情况下,诞生于白山黑水、有着300多年历史的以东北二人转、小品为根基延伸出的东北喜剧影视文化,借大众文化、消费文化、文化产业的风起云涌,抓住了历史机遇,凝练自身魅力,发展出独具特色的文化产业,这本身就是值得研究的文化现象。传统文化是否在商品经济面前经历一种适者生存的进化?娱乐文化为什么不是其他传统文化样式的延伸和承续?为什么是东北?为什么是赵本山?“赵本山现象”对中国文化产业意味着什么?东北文化现象是海市蜃楼还是当代文化产业的星星之火?“赵本山现象”:中国文化产业崛起的星星之火1.从“民间艺术”到“畅销商品”:文化市场的印钞机经过改革开放的洗礼,赵本山以一个民间艺人的身份,从1990年走上央视春晚起,用20年的时间,成了东北文化产业的领军人物。他既是演艺明星,又是方言文化产业发展的成功带头人。在经过连续10年获得央视春节晚会小品大奖之后的2000年,他自掏腰包,举办“本山杯”二人转大奖赛,举起了绿色二人转旗帜的同时,也给二人转这个民间剧种的命运带来了根本性的转机。而后的2001年,他拍摄电视剧《刘老根》,从2002年他的第一部电视连续剧《刘老根》在央视一套播出之后,先后自编自导了《马大帅》、《刘老根2》和《马大帅2》、《乡村爱情》、《乡村爱情2》等多部电视剧。这些电视剧的火爆效应为其带来了丰厚的经济利润。2003年他成立本山传媒,下属单位有辽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huwenmeijial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65136142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