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生命体验与文学创作
PAGE
PAGE 2
生命体验与文学创作
一、对体验这个概念的理解
在现实生活中,体验是一个应用频率非常高的概念,但是,对这个概念却没人深究它的真正含义。生活中有许多这样的情况,我们以为自己清楚的概念,其实却不甚了了。体验这个词在《辞海》、《中国大百科全书》、《不列颠百科全书》中均未见词条。《现代汉语词典》中也只有“体察”一词,解释是“体验与观察”,跟没解释一样。没人给它下定义,大概因为没法准确定义这个概念。人们只知道与观察相比,体验更具有主观情感参与的色彩。其实,从经验的发生学来看,观察属于外感官经验活动,靠视觉在距离中感知对象。体验是一种内感官经验活动,康德认为灵魂就是内感官的器官。如果做一点引申的理解的话,大概是这样:体验的获得来自内在精神世界,心灵情感世界丰富的人,生活中的体验也会是丰富的。敏感的心灵和移情能力是获得体验的心理基础。没有同情心的人,对身处苦难和痛苦中的人不会有同情体验。在自己和别人同样身处死亡和困境的威胁时,选择挽救别人还是选择自己避险,特别是面对弱小、面对自己的学生时,这就是一个责任和良知的问题。同样是正在上课的老师,谭千秋老师选择了奋不顾身的挽救,而范美忠则选择了自己的逃离。他在地震发生时置学生于不顾,“一溜烟”第一个逃离课堂。学生说老师你应该喊我们一声,他说在那样危险的时候跑出一个是一个。这就是一种自我为中心的人生态度。因为他说出了她女儿之外,在那时连他母亲都不回去救。
体验是一种切身的情感经历。股票大厅中的记者与股民在看行情时,一个是观察,一个是体验。在公园里看见老虎和在山里遭遇老虎,感觉肯定会不同。“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就必须亲口尝一尝。”“尝一尝”就是一种亲身体验,否则,你只能根据观察梨子的颜色、大小想像梨子的滋味。哲学家狄尔泰认为体验具有个体性、亲历性和内在性的特点。其实,在今天这样的图像传媒时代,亲身经历不再仅仅只“在场”的体验,因为电视图像的直观性呈现让你如同在场,让你同样感受到那种惊心动魄的苦难和深切的痛苦,以及那种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同情。我们没能亲历苦难,但我们却共同亲历痛苦。
德国哲学家狄尔泰认为:“体验是一种独特的、与众不同的方式,在这种方式下,实在在那儿为我存在。”体验的基本含义有二:“1.所发生的事情还在进行着,某物发生时,恰好在场。经历总带有直接性,经历总自己的亲身活动,不是从他人那里获得的,不是道听途说的,也不是推导和猜测出来的。2.经历意味着一种结果,意味着一种延续。我经历了的事情总是积淀在我的经验中,并影响着我对其他事情的经历。”狄尔泰认为体验具有“个体性、亲历性和内在性”等三个特征。这样说似乎还不够,因为体验不仅仅是经历和由经历变成的记忆经验,最重要的是经历给生命打上了深刻的烙印,给生命的情感带来了变化和影响。它是生命的一种深刻记忆和独特感悟。
阿成在《闲聊——关于细节》一文讲到一个难忘的生活经历:“一次,我伯父到哈尔滨来,父亲不在家,母亲为他包了饺子,封建哪,母亲让我上桌陪客,一共四碗黑面的饺子。我兴奋极了,凶神似的老爹在家,我吓得连粗粮都吃不饱。这可是个机会,我很快吃掉了一碗。当我正亢奋地进攻第二碗时,对面的伯父冷着脸,压低着声音说:”这么能吃。“我立刻放下筷子,悄悄地离开了桌子。后来,我成了作家。出差在外地,无意间看见了在街头一帮老人闲聊中的伯父。我从他面前像陌生人似地走了过去。我伯父显然认出了我,惊讶地看着我从他面前走过去。我知道,这没什么。我心里什么都懂,但我没控制住。”“我在年轻的时候,曾处过一个女朋友。她曾跟我说过,她幻想有一天,我骑自行车驮着她。她看到许多小伙子骑自行车驮着女友,她渴望自己也有那么一天。我现在都快老了,站在街头,偶尔看到有小伙子驮女友的场面,我就想起那件事。我不能再驮了。但这个细节让我浮想联翩。”前一个例子说明童年的一次自尊心的伤害,给阿成带来对伯父永远的怨恨体验。后一个例子说明女朋友的愿望终究没能得到满足而给阿成留下永远的遗憾。这些体验都变成可在心灵中的情感记忆,在一生的经历中可能只有一次,却让人永远难以忘记。所以,体验给生命留下的烙印要比观察经验更深刻持久,因为它更有切身性。
对人的精神存在和精神现象研究的著作,我所读到的有这样几本: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精神哲学》;狄尔泰的《精神科学导论》、别尔嘉耶夫的《精神与实在》。当代英国哲学家卡尔·波普尔提出过“世界3”的理论。他认为存在一个多元的世界,首先存在一个由物质客体、由石头和星球、植物和动物、辐射线和其他形式的物理能量的世界,他把这个物质的世界叫做“世界1”;其次,存在一个内心的或心理的世界,我们的痛苦与欢乐的感觉,我们的思想、知觉构成了内心感受的世界,(精神世界),他把这个世界称为“世界2”。我们知道,唯物主义宇宙观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