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統計軟件Markway
统计软件在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谢邦昌 黄晖 你不能不知的十大创新技术 改变未来的十大创新技术 机器与人脑的界面 塑料晶体管 数据挖掘(Data mining) 数字权利管理 生物测定学(Biometrics) 语言识别处理 微光学技术(Microphotonics) 解开程序代码(Untangling code) 机器人设计 微应用流体学(Microfluidics) Waves of Innovation Data Mining 处理流程(CRISP-DM) 马克威分析系统简介 系统功能 马克威分析系统简介 数据分析流程 数据导入 数据挖掘 图形图表 四、马克威软件在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1.2)长三角16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研究 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最大的经济核心区之一 ,指以上海为中心,包括江苏南部和中部,浙江东北部16个城市的地区 。 16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指标衡量办法 1.原始数据的标准化处理,即将同一变量减去其均值再除以标准差,以消除不同量纲的影响。 2.给出标准化矩阵Y的相关矩阵R; 3. 计算特征根的累计贡献率,并根据累计贡献率大于90%(缺省)的原则确定主因子的个数和相应的特征向量矩阵; 4.计算共性方差矩阵,反应公因子与原始变量的密切程度; 5.计算因子载荷矩阵; 6.根据需要计算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 7.结果检验; 8.计算主因子得分值,根据因子分析模型将原始变量在各城市的取值换算成在公因子上的取值; 9.计算综合评价总得分,分值越高,则说明城市经济发展状况越好。 结果: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模型) 各类价格指数传导关系 (1.3)上海价格传导机制分析 在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存在着价格的相互影响,这些价格影响有如下的特点: 上游价格指数?中游价格指数?下游价格指数 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构成了价格体系的上、中、下游指数。在生产领域,生产资料价格又是生活资料的上游价格。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传统的价格传导机制有了新的变化。 上海价格传导机制分析步骤 利用因子分析筛选变量,把影响价格变动的因素分成了相应的3类 ; 利用回归分析来分析消费领域、生产领域价格内部的关系 利用相关分析功能,计算各个价格指数的带时间滞后的相关系数,以寻找它们之间的因果关系 。 上海价格传导机制分析结果 上海价格体系可分为消费领域和生产领域两个相互联系的领域。 在消费领域,食品价格、服务价格受外生因素影响较大,工业消费品是影响消费价格总指数的关键因素。 工业消费品(生活资料)价格和工业生产资料出厂价格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在1997年之前卖方市场占主导的时期,生产资料出厂价格的变动迅速并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生活资料出厂价格的变动,滞后期约为2-3个月。而在1998年之后买方市场占主导地位的时期,生产资料出厂价格变动的作用逐渐消除,相反,通过需求的拉动作用,生活资料出厂价格的变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生产资料出厂价格的变动,滞后期约为5-6个月。 当前存在的原材料价格上涨不能及时传导到一般工业品,并不是传导本身是否受阻的问题,而是进入买方市场后,价格传导机制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原来卖方市场时期的经济规律已经不适用于分析日新月异的买方市场。 (1.4)中国人口分布与城市化研究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发展和户籍制度的日渐宽松,人口迁移将日趋自由。在每个人受自我利益驱使进行自由迁移的情况下,经济发展快的区域、城市化进程快的区域将会接纳越来越多的外来人口,中国人口将回面临新一轮调整格局,因此掌握人口结构和变化的规律,进而对人口工作进行指导,这对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人口预测与分布格局研究主要采用马克威分析系统的聚类等算法进行研究和分析。 中国人口分布与城市化研究步骤 数据预处理,主要包括城镇人口比例、大专以上人口比例、总和生育率总人口数调整。 对各个省市的城市化的发展趋势进行结构分析,以研究城市化程度对人口总和生育率的影响。 将各省的人口总和生育率数据重新选入模型,进行二次聚类,获得新的聚类结果。 不含总和生育率的城市化进程聚类结果 含总和生育率的城市化进程聚类结果 聚类分析研究结果 中国的总和生育率与城市化发展、文化程度、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城市人口比例高、总体文化程度高、经济发达地区总和生育率低,反之总和生育率高。 中国的总和生育率在空间分布具有一定特征,东部低中西部高,特别是西南部最高。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教育的普及、经济的发展,中国的中西部、西南部地区总和生育率会有所降低,生育高峰也会有所偏移(接受教育时间加长是生育相对滞后),而上海、北京、天津总和生育率极低,人口的自然增长长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