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沪教版初三语文中考重点课内文言文考前强化模拟训练: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
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节选)
郑燮
(1)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
(2)眼中了了,心下匆匆,方寸无多,往来应接不暇,如看场中美色,一眼即过,与我何与也?千古过目成诵,孰有如孔子者乎?读《易》至韦编三绝,不知翻阅过几千百遍来,微言精义,愈探愈出,愈研愈入,愈往而不知其所穷。虽生知安行之圣,不废困勉下学之功也。东坡读书不用两遍,然其在翰林读《阿房宫赋》至四鼓,老吏史苦之,坡洒然不倦。岂以一过即记,遂了其事乎!惟虞世南、张睢阳、张方平,平生书不再读,迄无佳文。
中考题目精选(1)
9.选文的作者郑燮,号 ,是 朝书画家、文学家。(2分)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岂以一过即记,遂了其事乎!
11.下列对选文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一节明确表达了作者对“过目成诵”的记忆力的轻视与否定。
B.第二节开头指出,读书若“一眼即过”,往往眼前蒙眬,心里茫然,难以留下印象。
C.第二节接连以两位天赋过人的先贤为例,阐述了深入研读给心灵带来的收获和满足。
D.第二节又以虞世南等三人成名后不再读书导致终无佳作传世的例子,从反面论证了观点。
9.板桥(1分)清(1分)
10.怎么可以因为看一遍就能背诵,便(草草)结束学习呢!(3分)
11.C(2分)
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节选)
①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
②眼中了了,心下匆匆,方寸无多,往来应接不暇,如看场中美色,一眼即过,与我何与也?千古过目成诵,孰有如孔子者乎?读《易》至韦编三绝,不知翻阅过几千百遍来,微言精义,愈探愈出,愈研愈入,愈往而不知其所穷。虽生知安行之圣,不废困勉下学之功也。东坡读书不用两遍,然其在翰林读《阿房宫赋》至四鼓,老吏史苦之,坡洒然不倦。岂以一过即记,遂了其事乎!惟虞世南、张睢阳、张方平,平生书不再读,迄无佳文。
中考题目精选(2)
9.本文作者是 (朝代)的 (人名)。(2分)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分)11.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B.孔子读《易》的事例证明“不废困勉下学之功”乃读书之本。
C.“老吏史苦之”与“坡洒然不倦”对比,证明读书贵在乐学。
D.虞世南等人的事例与孔子、苏东坡的研读形成了鲜明对比。
9.清(1分) 郑燮(1分)
10.(3分)
11.C(3分)
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
①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
②眼中了了,心下匆匆,方寸无多,往来应接不暇,如看场中美色,一眼即过,与我何与也?千古过目成诵,孰有如孔子者乎?读《易》至韦编三绝,不知翻阅过几千百遍来,微言精义,愈探愈出,愈研愈入,愈往而不知其所穷。虽生知安行之圣,不废困勉下学之功也。东坡读书不用两遍,然其在翰林读《阿房宫赋》至四鼓,老吏史苦之,坡洒然不倦。岂以一过即记,遂了其事乎!惟虞世南、张睢阳、张方平,平生书不再读,迄无佳文。
③且过辄成诵,又有无所不诵之陋。即如《史记》百三十篇中,以《项羽本纪》为最,而《项羽本纪》中,又以钜鹿之战、鸿门之宴、垓下之会为最。反覆诵观,可欣可泣,在此数段耳。若一部《史记》,篇篇都读,字字都记,岂非没分晓的钝汉!更有小说家言,各种传奇恶曲,及打油诗词,亦复寓目不忘,如破烂厨柜,臭油坏酱悉贮其中,其龌龊亦耐不得!
中考题目精选(3)
9.上文作者是 朝代的书画家、文学家 (人名)。(2分)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3分)
愈往而不知其所穷。
11.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①段作者提出“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的观点。
B.第②段作者以孔子等名人事例论证深入研读的重要。
C.第③段作者指出“无所不诵”、“反覆诵观”的必要。
D.作者写此家书的目的是引导子弟树立正确的读书观。
9. (2分)清 郑燮(郑板桥)
10.(3分)越是深入进去就越是不知道《周易》的尽头。
11.(3分)C
①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
②眼中了了,心下匆匆,方寸无多,往来应接不暇,如看场中美色,一眼即过,与我何与也?千古过目成诵,孰有如孔子者乎?读《易》至韦编三绝,不知翻阅过几千百遍来,微言精义,愈探愈出,愈研愈入,愈往而不知其所穷。虽生知安行之圣,不废困勉下学之功也。东坡读书不用两遍,然其在翰林读《阿房宫赋》至四鼓,老吏史苦之,坡洒然不倦。岂以一过即记,遂了其事乎!惟虞世南、张睢阳、张方平,平生书不再读,迄无佳文。
中考题目精选(4)
8.本文作者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