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禹州市神垕镇下白峪窑址发掘简报.docx

河南省禹州市神垕镇下白峪窑址发掘简报.docx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河南省禹州市神垕镇下白峪窑址发掘简报

河南省禹州市神镇下白峪窑址发掘简报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一些国外学者首先提出唐代的花瓷是钧窑那种施天青色乳浊釉的钧釉瓷的源头1。20世纪六七十年代,先后在河南郏县、鲁山和禹县发现了唐代的花瓷窑址,至70年代末,在河南、山西发现的花瓷窑址已有5处之多2,近年来又有新的发现3。由于这些黑瓷上的彩斑主要呈蓝灰色或灰白色,与后来的钧釉瓷颇有相似之处,因此被称为“唐钧”4。加之70年代刊布的禹县钧台窑址的发掘简报认定钧窑产生于北宋初年5。因此,中国学者较普遍地接受了如下观点:认为花釉瓷器就是钧釉瓷器的渊源,进而认为钧窑就产生于唐代,于是有了“钧窑始于唐,盛于宋”的说法6,并被相当多的读者所接受。然而,随着钧窑断代研究的深入,关于花瓷与钧窑关系的讨论也不断增加7,一些学者否定了花瓷与钧瓷的关系8,也有学者较详细地讨论过此问题9。不同的观点主要着眼于花瓷与钧瓷烧制时间的差别,强调二者间长时间的间隔,这无疑是非常正确和重要的。同时,由于花瓷窑址一直未得到科学的考古发掘,对其生产的全面情况并不了解。因此,难以从生产规模和生产性质等方面与钧窑进行比较。为了解决这些学术问题,了解神这个宋元时期重要的窑区在唐代的生产情况,2001年,我们在对神镇钧窑遗址进行发掘时,就将对以生产黑瓷、花瓷和青瓷为主的唐代窑址———下白峪窑址进行发掘列入了总体的发掘计划10。下白峪窑址发现于1977年11,与另一个重要的花瓷生产窑址———鲁山段店窑的发现相隔不久12,这些发现在当时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随之不久出版的《中国陶瓷史》中记述了包括此窑在内的5处生产花瓷的窑址13。因此在学术界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不过,真正到窑址进行过考察或做过认真探究的并不多,许多论著中只是记述此窑生产花瓷,且有不少人们普遍关注的花瓷腰鼓,但在一些记述中连窑址的地名都一直没有弄清,造成了一些混乱14。一窑址环境及地层禹州神镇西南部有一座较大的山从东北向西南绵亘于禹州与郏县交界处,称为大刘山。山的北坡下有一条小河自东向西流淌,在地图上查不到该河的名字,当地人称之为白峪河或倒流河,几经会聚后最终流入汝河。白峪河流出山口后,进入比较平缓的地带,河流渐·15·文物·2005年第5期宽,流速也变得较缓慢,直到流入汝河支流,成为适于从事陶瓷生产的水源。这段河道并不长,被充分利用来从事瓷器生产,星散分布着面积不大的窑址。从刚出山口的刘家门到下白峪,在六七里的距离内就分布了5处窑址,下白峪窑址是其中较偏西的一个(图一)。白峪河在冲出山口后平缓地向西流淌了几里后,遇到一道低矮的山梁,于是形成了一个河曲向北流去。在河曲部形成了一片较大的河滩地,这片河滩地经过农田改造,修成了两级梯田,高差1米余(图二)。白峪河发源于陡急的山间,是一条泥石流多发的河流,因此这片河滩地主要是由较小颗粒的河卵石、粗沙和少量泥土构成的次生堆积,表面只有很薄的一层耕土。下白峪窑址就坐落在白峪河北岸这片河滩地较深的地带。因此,当地人更愿意称窑址的所在地为“河滩地”。为了避免不必要的误会,我们仍称其为“下白峪”窑址。窑址的原始地貌应该是一片较平缓的北高南低的斜坡地,而现在已被改造成梯田。从张庄村通往于沟村的村级水泥公路自东向西穿过窑址的腹地,公路以南还保留了一些文化层,路北地区则已被破坏殆尽,看不到文化层了15。窑址在行政归属上属于沟行政村,位于下白峪自然村所属的地界内。窑址范围东西长约130、南北宽约100米。由于窑址遭到严重破坏,因此地表上随处可见古代瓷片,尤其是有一些精美的花釉瓷片和大块的腰鼓残片,这是我们决定在此处发掘的原因。发掘工作自2001年11月20日开始,至30日结束。共开挖探沟和探方6个,编号01SLXBT1~01SLXBT6(以下简称为·16·河南省禹州市神镇下白峪窑址发掘简报XBT1~XBT6),总面积145平方米。但实际清理了文化层的只有XBT3、XBT4、XBT6三个探方16。这三个探方直接相连,但在发掘中各自独立编制地层号,因此,不同探方的不同层有时实际是同一地层。现以XBT3和XBT4为例介绍地层堆积情况。(一)XBT3在水泥公路的南侧有一个较大的洼地,边部形成2米的断崖,由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7系的师生采用地质雷达在这里探测到强烈的异常情况,加之地表有较多的黑釉残片《,钧瓷志》编者苗锡锦先生告知这里早年曾出露过一座残窑炉,因此在此处布置XBT3、XBT4两个2米×10米的探沟,后来由于发现了窑炉和丰富的堆积,都进行了扩方。XBT3的实际清理面积是30平方米,共有5层堆积(图三○)。第1层:耕土层,黄灰色较疏松的堆积,遍及整个探方,厚011~012米。此层包含大量植物根茎、少量现代瓷片和部分唐代黑釉瓷片。第2层:浅黄灰色土,土质稍硬,分布在·17·文物·2005年第5

文档评论(0)

153****959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