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涪陵北岩文化发展历程、内涵及影响初探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第27卷第1期2011年1月JoumaI of Yangtze Normal UniversityV01.27No.1Jan.201 I口西南民族文化研究涪陵北岩文化发展历程、内涵及影响初探谭清宣1,叶凯2(1.长江师范学院历史文化与民族学院,重庆408100;2.四川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四川成都610065)【摘要】涪陵北岩是重庆市内一处著名的历史人文景观,《中国地名大辞典》《中国名胜 辞典》中均有收录。北岩自宋代程颐谪居于此后,经过历代发展,逐渐由一处丛莽嶙峋的山林之 地转变为一处内涵丰富的历史人文景观,要之,其具体内涵有教授生徒、精研易理、理学重心、 潜心治学等内容,并且对涪陵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关键词】涪陵;北岩;文化内涵;影响【中图分类号1G1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652(201 1)01—0014一07北岩位于重庆市涪陵区长江北岸北山坪南麓,与 然而,也正是缘于其pq险边远的名声,北宋哲宗时期 涪陵城隔江而望,是一处具有千年历史的人文古迹, 因党争和文字狱而遭贬谪的大儒程颐、文豪黄庭坚先 自宋代程颐注《易》于此而逐渐为世人所知。全盛时后被流放至此,程颐更是寓居北岩三年,于是这片原 期的北岩,有钩深堂、点易洞、三畏斋等多处景观, 本的蛮荒之地迎来了其历史发展的转折点。 同时还是涪陵最高学府北岩书院的所在地。在其后绵宋哲宗绍圣四年(1097年)哲学家、教育家程颐 亘近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北岩逐渐形成以教授生徒、 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而谪涪州,居住于北岩普净禅院, 精研易理、潜心治学等文化内涵为主的人文景观。那 全力注《易》与讲学。哲宗元符元年(1098年)和三 么北岩是如何由丛莽嶙峋的山林之地逐渐发展为一处 年(1 100年)黄庭坚以修实录不实罪名遭贬而两次道 内涵丰富的历史人文景观?如何理解其文化内涵?对 经涪陵,至北岩与程颐研讨学问,并为其居处题写 涪陵文化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本文将对这些问题作 “钩深堂”。虽然二人后来先后离去,但此前程门弟子 一些探讨。 涪州人谯定已在北岩随侍恩师,而另一弟子洛阳尹焯也于靖康年间避难来涪。这一批学者的到来,为涪陵 一涪陵北岩的发展历程文化的发展,更为北岩文化的形成奠定了坚实基础。南宋绍兴五年(1 136年),涪州太守李赡将钩深堂 北岩的历史可追溯到汉唐汉时期。早在汉代,北改建为伊川先生祠堂,供祀程颐,曹彦时为其撰写 岩就作为墓葬佳地,今考古丁作者在北岩附近发掘出《伊川先生祠堂记》1 31‘卷四·麟’,北岩逐渐知名。嘉定 大量两汉墓群,远多于涪陵其他地区Il】,就从一个侧 元年(1208年),涪州知州范仲武主持大肆整修钩深 面予以印证。唐代北岩苍郁葱茏的地理环境使其成为 堂,并建致远亭、碧云亭、四贤楼和三仙楼等。嘉定佛道辟符服食、参禅隐修的胜地,据载唐代涪州三仙 十年(1217年),范仲武义扩建钩深堂为北岩书院,名 之一的王帽仙就曾在此修行,北岩及其附近先后建有 士刘光祖为其作记141‘卷十九t P14d.),以后著名学者曩渊、 天庆观、普净禅院等道观佛寺。不过总的来说,宋代 阳枋也先后长期主讲书院,达官显贵、名流学者来往 中期以前,涪陵还处于经济文化相对欠发达状态,被频繁,或是研讨交流、或是求教问学、或是瞻仰前贤, 作为流放犯官之地,如唐代宰相长孙无忌、魏元忠先 逐渐成为南宋后期全国四大书院之一fs l(F130)。北岩文 后被贬涪州附近并屈死于此∽1所以在时人心目中, 化发展达到高峰。 涪陵还被视为一个山险水恶、瘴疫丛生的蛮荒之地。元代于点易洞前建观澜阁,元末北岩名胜荒废,f收稿日期]20 LO一10-19f作者简介】谭清宣(1968- ),男(土家族),重庆石柱人,博士,长江师范学院历史文化与民族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南方民族文化与 地域文化研究;叶凯(1982一 ),男,重庆涪陵人,四川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中国古代史2010级研究生。万方数据第27卷第1期谭清宣等:涪陵北岩文化发展历程、内涵及影响初探口 15明代重新恢复;明末清初复又荒废,清康熙年间,涪 北岩书院从学于曩渊,据阳枋描述其师授课风范, 州知州萧星拱、董维祺先后下令重修,恢复名胜原貌。 “言近而远,约而肆,于日用常行研究天理造化之精 乾隆九年(1744年)知州罗克昌又予重建,五年后改 微”19l‘卷八t嘶’,因此获益甚多。后来阳枋也在北岩书 北岩书院为钩深书院。至嘉庆八年(1803年),钩深书 院执教五年, “汲引后学,养育人才”,大力传播理 院已有相当规模,成为川东著名书院之一,直至清末 学,“及门从游者甚众”19】‘卷十二·P4m,471)o正是在这些改办新式学堂。名儒学者的推动下,北岩书院在士林中声誉鹊起,在南 宋后期与东湖、象山、濂溪书院并称四大书院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