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专业.doc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专业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专业 本文由cdled007贡献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专业 2004 年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工作总结 一、 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工作的开展情况 2004 年,是我院全面体制改革的第一年,第 3 次教学改 革工作会议的召开,进一步深化了教学改革,其中课程体系 和教学内容改革工作取得很大进展。 随着社会对高等技术人才的需求大幅度增长,高等职业 教育迅猛发展,机械制造专业人才成为市场热门,同时,对 其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我们深入学习,广泛调查,征求意见, 用市场需求指导教学改革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本年度,我们进行了社会用人市场需求调查;应届毕业 生就业情况统计分析;考察人才市场等社会需求情况研究。 学习有关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指导文件。 二、 调研和学习工作总结 根据调查研究和学习相关资料,教研室全体教师在理论 和思想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1.高职院校课程体系特点。 职业教育,是面向岗位能力、培养高质量应用人才的教 育。其教学体系应突出综合运用知识的育人特色。教师应把 根据不同技能模块综合之后的知识和技能教给学生,包括专 业技术、与技术相关的专业理论、文化知识和与岗位相关的 法纪要求、与合作相关的人际规则等,即横向体系。以此形 成的能力课程,学生学了就能应用,能用、会用、管用,能 够真正形成岗位能力。这种教学,符合培养应用型人才,采 取应用型教法的职教教学规律。 职教课程体系的改革,需要把专业学科为本位变为以职 业岗位和就业为本位,也就是说,要把普教模式下的各科分 立、自成体系的纵向课程改变为以岗位能力为前提的、按照 1 劳动过程需要而将各科课程重新组合的横向课程。以此突出 知识和技能的岗位应用性,缩短教育与岗位要求之间的距 离,强化技能,同时,让 “双师型”教师能够充分发挥作 用。 改变传统的学科型的课程体系,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新 型课程体系,需要以岗位能力为前提,建立技能模块体系, 根据各模块的要求综合教学内容, 组织课程, 选择教学方法, 建立教学过程控制和教学质量检测的机制。这既是教学改革 的难点,也是职业教育改革的希望所在。 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改革,要始终把转变教育思想观 念贯彻于全过程;正确确定专业培养目标,积极探索多样化 的人才培养模式;正确把握基础理论必需够用为度,突出技 术应用能力的培养;坚持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建立与完善 同高职教育相关的国家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和劳动就业准入 制度,培养更加适销对路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 2.进一步推进课程体系改革的必要性 现有的课程体系主要存在以下弊端: 1)知识分割过细。由于课程大多按不同专业设置, 有些专 知识分割过细。 过细 业口径狭窄,课程局限于狭窄的知识面内,因此各门课程之 间分割的很细。教学内容划分过细,各门课程过分强调各自 的系统性、完整性。其结果一方面造成学生知识和能力不必 要的重复和产生某些漏洞,另一方面,又造成学生单向的、 刻板的、片面的知识结构,不利于他们多维的、灵活的、创 造性的思维能力。 课程内容陈旧。 许多教材都还是七、 八十年代的产物, 有 2) 课程内容陈旧。 的甚至更早,很少涉及科学发展前沿的东西,缺少时代发展 所需要的新内容, 如生态环境问题等, 教材内容缺乏时代性, 新颖性,难以适应瞬息万变的信息社会。尤其是信息技术日 新月异,更需要及时更新教学内容。 2 课程过于求同。 3)课程过于求同。 课程内容大多属于定论的东西,不容置 疑, 缺乏对学生的启发性,致使学生习惯于接受书本已有 的结论。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求同思维的训练,而忽视求 异思维。课程设置强调统一性,一味地讲求整齐划一,忽视 个性的培养,其结果是学校无特色,学生无特长,不利于多 规格、多层次的人才的成长。 4)教师单向灌输。教学以灌输知识为主, 片面强调知识传 教师单向灌输。 承以及应试技巧的训练,教学中过分偏重讲授的方法,强调 按部就班的教育方式, 多采用演绎法, 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 不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及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实践环节薄弱。 5)实践环节薄弱。 课程大多注重理论的学习,而忽视实践 环节。从理论到理论,课程显得既枯燥无味,又空洞乏力, 导致学生虽满腹经纶, 却只能纸上谈兵, 动手实践能力较差。 6)课程结构不当。专业课比例过大,而对基础课重视不够; 课程结构不当。 必修课过多,选修课较少;重课堂教学,而轻活动课程;重 视显性课程而忽视隐性课程等。其结果是课程门类多,课时 多,学生负担重,自学时间少,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 和个人特长,不利于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才能。 3.课程体系改革的方向

文档评论(0)

f8r9t5c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0005407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