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川端康成的生平及创作历程
叶子是听觉的、精神的、时间的美 叶子是岛村渴望、向往着一种永恒的、抽象的、虚幻之美的化身。 叶子“清彻得近乎悲戚的优美的声音” 。她映在车窗玻璃上的倩影,是 “超脱人世的象征的世界 ” 。她坠身火海让岛村仿佛置身“银河”,感到她的死不是生命的结束,而是一个新的生命的开始。 “那眼神冰冷冷的,如同远处的一星灯火。或许是因为岛村想起了昨夜的印象。昨晚,他望着叶子映在车窗上的面庞,山野的灯火正从她面庞上闪过,灯火和她的眸子重叠,朦胧闪烁,岛村觉得真是美不可言,心灵为之震颤不已。” 岛村心态感觉图 驹子 叶子 女性的受难 生的悲哀 死的大同 女性的归宿 俗世 天河 现实之美 理想之美 (二)爱的徒劳 生之虚幻 ——思想与主题 作品的核心是描写情爱,而作品的基调是虚无。 作品的人物形象、思想行为、场地背景等虚实相接,亦真亦幻,弥漫着浓重的虚无色彩。 现实中的爱情往往是一种虚妄、一种徒劳,生命也是一种美的徒劳。 东西方虚无观 “有的评论家说我的作品是虚无的,不过这不等于西方说的虚无主义。我觉得这在心灵上,根本是不相同的。” 西方的虚无主义是否认一切,摧毁一切 。 东方传统的虚无思想,主要来自印度的佛教和我国的老庄哲学。前者作为一种信仰,把世界本源看作“无”,成了人们避难的精神支柱;后者作为一种人生观,提倡人生的最高境界是返于自然,与万物合一,放弃世俗利益,清静无为。 《雪国》的虚无主题 《雪国》中的虚无是远离现实,摆脱世俗的系累,从而发现和追求更高远的美的境界、精神的境界。正如岛村所做的那样,远离家眷,到世外桃源般的“雪国”去体味精神的逍遥、体悟精神的虚空。这种虚空是主体与客体的交融,从而灭我为无。 (三)艺术成就——传统与现代的融合 1、传统文化精神与现代意识的融合 表现了人文理想主义精神、现代人的理智和感觉,同时导入深层心理的分析,融会贯通日本式的“物哀”精神和“余情美”。 “物哀”思想的营造和表现 1、对男女恋情的哀感:美的、悲哀的爱是短暂的、虚幻的。 2、对自然美的感动:对稍纵即逝的景物和季节变迁而产生的无常感: 雪国初夏、晚秋、初冬的季节转移、景物变化的描绘;雪夜景物和银河下雪中火灾现场。 3、对世相的感动:悲剧性的生死观——追求瞬间的生命的闪光,企图在死灭中求得永恒的静寂。 营造“余情美”的意境: 日本传统美中 “余情美”的体现为 “哀与艳的结合”,既令人悲伤,又令人欣赏。 (1)哀:岛村消极无望的世界观,认为一切都是徒劳;驹子和叶子是“纯粹的美”的象征,是可望而不可即的,也是永远无法得到的。 (2)艳:体现在人物、自然、风俗等方面,给人以赏心悦目、怡情怡神之感。 余情美 余情美还表现为“境生象外”,意在言外,追求一种以“神似”的精约之美,引发欣赏对象的联想和想象,传达出丰富的思想感情内容。 (1)人物之间的关系,大都是若即若离,模棱两可,十分含蓄,留给读者较多的想象余地。 (2)描写梦幻般的境界,情节铺开、发展和结局等等,都平平淡淡。 2、传统的自然描写与现代的心理刻画的融合 (1)保持了日本古典文学中突出人物感知觉的传统,注重发挥人物的感觉力,从而展现人物的感情世界。既着力描绘大自然奇异的美,又将它与人物的境遇和内心生活联系起来,寄情于景,借景抒情。 (2)另一方面,又采用“新感觉派”的表现手法,把人物的直觉同感觉结合起来表现现实,使客观景物融化在自己的主观世界中。 3、传统的工整性与意识流的飞跃性的融合 根据现代的深层心理学原理,扩大联想与回忆的范围,同时用传统的坚实、严谨和工整的格调加以制约,使两者保持和谐。 川端康成的生平及创作道路 川端康成(かわばた やすなり, Kawabata Yasunari1899-1972)的文学创作活动,始于20世纪20年代初,终于70年代初,历时约50年,他是日本现、当代文学史上的最重要的作家之一 一、作家生平 1968年,以《雪国》、《古都》和《千只鹤》等代表作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成为继泰戈尔之后第二个获此殊荣的亚洲作家。 (一)无家可归的孤儿 1899生于京都附近的大阪府。 1972年4月16日逗子市玛利娜公寓含煤气管自杀。 一岁时父亲因肺结核辞世,一年后母亲也因肺结核去世。 七岁时祖母去世,从此与眼瞎耳背的祖父相依为命。 十岁时他年仅十四岁的姐姐芳子又离开了人间 。 15岁祖父也弃他而去。 孤儿根性 一方面,他因此对周围的人们怀着好感。“我自幼是孤儿,受到人们过多的帮助。因此,我成了一个决不会恨别人,生别人气的人……” (《文学自传》 另一方面,他又对周围人们的同情和怜悯产生一种反感,不仅如此,川端康成还曾有意识地把摆脱这种孤儿感情以及被人同情怜悯,作为自己从少年时期到青年时期成长过程中的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