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定长庆气田中高回压下天然气井绝对无阻流量的方法研究.docx

确定长庆气田中高回压下天然气井绝对无阻流量的方法研究.docx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确定长庆气田中高回压下天然气井绝对无阻流量的方法研究

确定长庆气田中高回压下天然气井绝对无阻流量的方法研究谢正温Ξ(西北大学地质系)张晓莉李静群李武平魏晓娥(长庆石油勘探局井下技术作业处)谢渊(长安大学资源学院材料系)(国土资源部成都沉积地质矿产研究所)摘要经对长庆气田气井无阻流量计算存在误差的原因分析,对原有“一点法”的计算公式进行了修正、补充。完善后的“一点法”公式适用于回压范围为60%~90%的井;同时,对高回压下气井无阻流量的确定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应用数学方法确定高回压下气井无阻流量的方法。经现场应用取得了满意的效果,误差不超过10%。主题词长庆油田无阻流量计算方法应用统的确存在系统误差。2.由于开发井普遍排液时间较短,因此地层存在一定的堵塞,造成计算的单井产量偏低。A1井实测pr=29.409MPa,pwf=26.102MPa;试井解释的表皮系数S=23.36,kh=71.86×10-3问题的提出长庆气田的勘探开发已取得突破性进展,上、下古生界累计探明储量达到1×1012m3以上,成为世界级大气田。随着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暴露出的突出矛盾是气井产量确定误差过大,给气井配产带来一定难度。特别是近年来,高产气井越来越多,仅2000年气井无阻流量超过100×104m3有12口井之多,2001年也有5口井无阻流量超过100×104m3。高产气井要将回压降至90%以下难度大、成本高,甚至在目前装备条件下无法实现。如A121井由于产能较高,无法实施低回压测试,致使该井的准确无阻流量在酸化措施后半年内不能确定,延长了试气周期,浪费较多的人力、物力。μm2·m,井口产量Qg=4.1043×104m3/d,B=0.056807,μg=0.02206,QAOF=10.5240×104m3/d;堵塞引起的附加压降Δps=1.3184MPa。假如没有堵塞时p′=p+Δp=27.4204MPa,此流压下计wfwfs算的无阻流量为6Qg4Q′AOF=14.5144×10=1+48p-1D无阻流量增加1.379倍。式中:p———地层压力,MPa;rp———井底流动压力,MPa;wfQg———地面产气量,m3/d;μg———地层气体粘度,mPa·s;原因分析2k———地层有效渗透率,μm;h———地层有效厚度,m。A2井实测pr=29.755MPa,pwf=27.574MPa,S=2.15,μg=0.0219,Bg=0.0045,kh=148.73×10-3μm2·m,Qg=17.0142×104m3/d,QAOF=57.1878×1.原来的“一点法”公式存在系统误差:对陈元千公式1进行了重新分析推导,发现原来公式推导仅用了全国16口井的资料,选用长庆气田24口系统试井的资料,进行了数学分析,发现本文所用的方法计算出的单井产量比原来高,说明原来的计算系Ξ谢正温,男,西北大学地质系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沉积学、矿物学及油气藏增产措施研究。地址:陕西省西安市西北大学地质系大陆动力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邮政编码:710069。第11卷第6期谢正温等:确定长庆气田中高回压下天然气井绝对无阻流量的方法研究21104m3/d,计算Δps=0.4465MPa。假如没有堵塞时p′wf=28.020MPa,在此流压下计算的无阻流量为a2D(11)QD=2(1-a)6Qg4Q′AOF=66.4472×10=式中:QD———无因次产量;pD———无因次压力。由长庆气田24口井的24组A值、B值和QAOF值,计算出平均a=0.3241,将a值代入(11)式中求得1+48pD-1无阻流量增加了1.16倍。由上述计算可以看出由于井底不完善引起的附加压降对气井产量的影响是很大的。12Qg公式的推导(12)QAOF=8.296+213.6pD-2.88气井二项式流动方程为结果的可靠性验证p222r-pwf=AQg+BQg(1)84.84μgZTpscre其中A=lgr+0.434Sa(2)用(12)式计算了46口井,其中22口井是1989~2000年上半年进行的系统试井和等时试井资料(统计26口井);另外的24口井是2000年上半年的气开发井和气探井资料。表1为(12)式的应用效果分析。表1应用效果分析表khTscw1.966×10-2ZTYgp2β11sc-(3)B=Rh2T2rwresc式中:Z———气体压缩因子;T———地层绝对温度,K;Tsc———地面标准温度,K;psc———地面标准压力,MPa;re———气井供给边界半径,m;rw———井底半径,m;Sa———视表皮系数;μg———天然气相对密度;B———孔隙介质内湍流影响的惯性阻力系数。根据无阻流量的定义,由(1)式求得表1中的误差定义为:用(12)式计算的无阻流量和系统试井测得的无阻流量差值的绝对值除以系统试井测得的无阻流量,误差小于10%为符合。在计算对比的88组数

文档评论(0)

153****959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