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泰坦尼克号”的沉没到世贸大楼的倒塌.docVIP

从“泰坦尼克号”的沉没到世贸大楼的倒塌.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泰坦尼克号”的沉没到世贸大楼的倒塌

从“泰坦尼克号”的沉没到世贸大楼的倒塌 你的参赛题目是“金属合金材料的断裂失效”。听说你增加了“泰坦尼克号”邮轮断裂沉没的原因分析作为实例? 对。这个例子我是在翻阅一本英文教材中看到的,那本教材里只是作为课后思考题列出了这个问题。我想,“泰坦尼克”事件大家都很熟悉,如果从材料这一专业角度来看大家比较熟悉的事例,学生会感觉比较新颖。 断裂是工程构件最危险的一种失效方式,尤其是脆性断裂,它是突然发生的破坏,断裂前没有明显的征兆,这就常常引起灾难性的破坏事故。在讲“断裂”的基本概念之前,我先放了一段泰坦尼克沉没的电影片段。泰坦尼克号,大家非常熟悉,它是当时最大、最豪华的邮轮,排水量为4600吨,有海上都城之称。但就是这样一艘号称“不会沉没”的豪华客轮,在与冰山的一次冲撞后竟会产生90多米长的大裂纹,短短3小时就沉没了。这是近100年来的未解之谜。科学家根据在海底取出的轮船残骸分析,认为事故与材料密切相关。材料专业的同学们听到这里顿时面色凝重。 我接着说,泰坦尼克号撞上冰山后沉没,关键并不在于船进水了,而在于撞到冰山后,前舱坏了,前半部进水,导致船竖立起来,这时候船“砰”地一声断了!大家想想,这表现出来的是脆性啊,就像玻璃一样。但是20号的钢材一般是表现为韧性的啊!为什么会表现为脆性呢? 学生们急于想知道其中的奥秘。 但是我就此打住,不要着急,我们先分析“断裂”的基本概念。这就是薛老师他们所教的“设伏笔”、“卖关子”。这就好像把学生们领到宝库前,把门一推,学生看到宝库里琳琅满目的宝贝,心里跃跃欲试,急于探宝。这时候,学生的求知欲是最强烈的。因为悬念牢牢抓住了学生们的好奇心。 在课堂的最后,我们再揭开悬念的谜底,让打开宝库的学生们满载而归:在一定条件下,材料的性质会发生改变;在不同条件下,相同材料可能产生韧性断裂也可能产生脆性断裂。一种材料的断裂韧性是随温度变化的。钢材在低温下会变脆,在极低的温度下甚至像陶磁那样经不起冲击和震动。而且由于早年的泰坦尼克号采用了含硫高的钢板,韧性很差,特别是在低温下呈脆性。所以,冲击试样是典型的脆性断口。这便是韧性-脆性断裂行为转变。 引用“泰坦尼克号”断裂沉没原因分析这个实例时,我并没有平铺直叙,把美国科学家于1998年得到的船体材料成分和性能测试结果一古脑儿端出来,而是首先启发学生从材料学和材料断裂特性角度去思考,待讲完材料断裂模式和韧脆转变温度这些基本概念以后,再引导学生一起分析美国科学家所得到的实验结果和结论。这样既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兴趣和积极性,更加深了他们对材料断裂性能与材料成分和显微组织结构之间关系的理解。 此外,当介绍金属断裂的断口形状时,我采用了实物演示。过去观察金属断裂的脆性和韧性,没有电子显微镜进行观察,现在有扫描电镜观察裂纹。正如薛老师所说,我们可以发挥各种媒体,包括模型教学,黑板加粉笔,而不是说ppt就代替了一切。 我还记得老教授们的一句话:“45分钟的一堂课,你怎么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怎么紧紧吸引住学生的思路,让学生不由自主地跟着你的思路走?”我想除了“挖陷阱”、“打埋伏”等讲课技巧,教师对教学的内容还要相当熟悉,对于正在发生的事情和将来所要发生的事情,要有一定的观察和判断。不仅仅是把过去已经成熟的定论告诉学生,还要引导学生思考现在和未来的事情。 你在本节课后还布置了一道有趣的作业题:试分析纽约世贸大楼在“9·11”恐怖袭击中倒塌的原因。学生和评委们的反响都很好。 9·11恐怖袭击中世贸大楼的倒塌,大家的印象比泰坦尼克号沉船事件更深。双子大厦是纽约的标志,应该说它的结构相当牢固。但是很难想象,在发生撞机后,比肩而立的两座塔楼相继坍塌。先声抵达人们耳际的,是大楼金属骨架弯曲和断裂的巨大声响。这声响在曼哈顿上空回荡。整栋大楼从上到下垂直地倒塌了,而不仅仅是顶部几层或者是一些边边角角塌了。这一疑案在国际科学界也没有定论,那我布置作业给大家思考,要求学生收集一些有关世贸大楼主体结构的文献资料,然后运用所掌握的工程材料知识做出自己的分析,写出一篇1000字左右的报告。 这是一种开放式的思考学习。大家课后查找了很多资料,研究大厦的主体结构,提出了各种新颖的见解。这种研究型教学模式同样受到学生的欢迎。  启发一:“本科生活跃的思维让我茅塞顿开。” 有些人以为上课就是学知识,实际上学习中也有研究;教学不能孤立于研究之外。像学校实施的“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Students Research Training,简称SRT计划),就是把学习和研究有机结合起来了。实际上课堂上也可以培养创新能力的。而且,教学和研究的有机结合有利于实现两者的双向互动,而学生参与研究也可以促进教师科研工作的进行。记得有一次讲课的时

文档评论(0)

jgx353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1134150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