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健康心理学与变态心理学
健康心理学与变态心理学
第一节 心理健康概述
第一单元 心理健康的概念
一、心理健康的不同理解(领会)
马斯洛和米特尔曼提出的十条标准:(识记)
二、心理健康的概念(识记)
心理健康从四个方面理解:
①人的心理既知、情、意活动的内在关系的协调。
②心理的内容与客观世界保持统一,使人体内外环境平衡、促使个体与社会环境相适应的状态。
③不断发展健全人格。
④保持旺盛的精力和愉快的情绪 。
第二单元 心理健康的基本标准
一、心理健康的十标准(识记)
二、心理健康三标准论(识记)
三、心理健康七标准
心理健康水平与智力水平的关系(领会)
第三单元 促进心理健康的原则与途径
一、促进心理健康的基本原则(应用)
(一)遗传因素、教育因素、认知因素并重原则
(二)人与环境协调原则
(三)身心统一原则
(四)个体与群体相结合的原则
(五)知、情行相对平衡的原则
二、促进心理健康的基本途径(应用)
(一)生理方面的途径
(二)心理方面的途径
(三)社会方面的途径
第二节 正常与异常心理的区分标准与原则
第一单元 对心理异常的一般理解
对心理异常的一般理解(领会)(应用)
①统计学角度
②人类学角度
③社会学角度
④精神医学角度
⑤认知心理学角度
第二单元 判断心理正常与异常的标准
判断心理正常与异常的标准(领会)(应用)
①医学标准
②统计学标准
③内省经验标准
④社会适应标准
第三单元 区分正常与异常的心理学原则
区分正常与异常的心理学原则(识记)
①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
② 心理活动内在一致性原则
③人格相对稳定性原则
第四单元 心理健康状态的破坏
一、心理健康的状态(领会、应用)
从静态的角度看,心理健康是一种状态,从发展角度看,心理健康则是围绕着健康常摸,在一定范围内,不断上下波动的过程,所以,又可以说心理健康是一个动态平衡状态,这种动态平衡状态,是在主体与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发生的。同理,在这两者相互作用过程中,这种动态平衡状态被打破,即心理健康状态的破坏,也可随时发生。 心理健康的主体,也是心理健康状态的体现者,具有生物、精神和社会属性,是这三种属性的辨证统一体,所以,人对生存环境中,生物、精神和社会性的压力或刺激可以产生“共鸣”,这一特性,可以用物理学中的共振原理,做为比拟。
在通常情况下,心理平衡状态的破坏不超越人自身固有的自我平衡能力范围,这时,心理健康状态可以不被破坏,然而一旦超越了自我平衡能力的范围,人的心态就会出现问题和紊乱,这时我们说,人的心理健康状态被破坏了。
二 、临床相、诊断
第三节 心理障碍
第一单元 常见心理障碍的主要症状
一、认知障碍(领会、应用)
(一)感知觉障碍
感觉过敏(识记)、错觉(识记)、幻觉(识记)
(二)思维障碍
思维形式障碍:思维贫乏(识记)、思维迟缓(识记)、强制性思维(识记)
思维内容障碍:妄想(识记)、超价观念(识记)、强迫观念(识记)
(三)记忆障碍(领会)
记忆减退、错构、虚构
(四)注意障碍(领会)
1、注意增强
2、注意涣散
3、注意减退
4、注意转移
5、注意衰退
(五)智能障碍(领会、应用)
二、情绪情感障碍(领会、应用)
(一)情感淡漠
(二)情绪低落
(三)焦虑
(四)情感脆弱
三、意向行为障碍(领会、应用)
1、意向缺乏
2、意向增强
3、意向倒错
4、强迫意向
5、强迫动作
四、自知力障碍(领会、应用)
第二单元 心理问题与心理障碍(证实)
一、心理问题与心理障碍 精神病性障碍属精神病学的研究对象,心理问题(mental trouble)与心理障碍(Psycho-disturbance), 是非精神病性的,是指人们在承受压力(Stress) 的当时和过后,在心理和行为方面所产生的效应, 即应激或应激后效(Stress traumatic, Stress post traumatic); 这种效应可使人的心理和行为偏离常轨, 但又不产生精神病性症状; 由于压力强度不同和个人心理健康水平不同, 这种效应的严重程度也不同。依效应的强度可将临床相分为三大类: 心理问题、心理障碍和边缘状态。
心理问题(识记、领会、应用)
心理问题是指, 在时间性质方面有近期发生而不太可能持久的特点。问题的内容尚未泛化而只局限在引发事件本身;其反应强度不甚强烈,并没有严重影响思维逻辑性,如婚姻家庭问题、人际关系问题、社会适应问题等。
心理障碍(识记、领会、应用)
心理障碍是指其反应强度剧烈并严重影响思维逻缉,初始反应强烈,如在暴怒情况下,出现强烈的非理性行为冲动毁物;心理行为异常持续的时间较长(一个月以上)、长期难以克服的心理负担;内容充分泛化,如“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培优练习题《亿以内数的认识》.pdf VIP
- 中考数学(二次函数提高练习题)压轴题训练含详细答案(1).doc VIP
- 表1消防技术服务基础设备配备要求.doc VIP
- 探索“在线问诊”服务 - 春雨医生产品分析报告.docx VIP
- 私域培训2_私域顶层设计.pptx VIP
- 人教版2024四年级上册英语 unit1 C 课件.pptx VIP
- 2024届广东深圳市翠园中学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doc VIP
- 专题05 记叙文阅读(解析版)-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真题题源解密(上海专用).docx VIP
- 04抗滑桩施工技术规程(试行)-TCAGHP 004-2018.pdf VIP
- 借款合同借款合同.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