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低起点.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最低起点

最低起点   中国青年报 China Youth Daily【冰点】1999年6月14日 星期一   最低起点本报记者 董月玲   从未见过陈中华,只知他在北京亚运村的利康旧货市场里有个小门脸。旧货市场家电大厅里,音响震耳欲聋,我一个摊儿一个摊儿地找过去,瞧见一个卖二手电脑的摊位里,站着个戴眼镜,书生模样的青年,一问,果然就是陈中华。   几天前,专搞电脑维修的喻冰,来这儿帮人修电脑,无意中听人说起陈中华的经历,立马勾起了好奇心。他跑到陈的摊位,一定要问问这么两条:   现在生意多难做,下岗的人又那么多,你放着大国企舒服日子不过,干嘛非下海?你一个研究生,经商干嘛要从拣破烂、收破烂开始?为什么把自己搁得那么低?   我想采访陈中华,也是奔这两条来的。   “别人能打工,我也可以打”   陈中华身上很有他那茬儿大学生的特点:有热情,爱参与,不安分,能折腾,想干事,而且想干大事。   1985年,陈中华是从川陕交界的革命老区,四川巴中地区,考上北京科技大学的。老家那儿山多地少人穷,他中学念得很艰苦,上学要走几十里山路,初中三年,在校几乎没吃过青菜,天天咸菜拌饭。当陈中华坐着“呼隆呼隆”的火车进北京念大学时,打死他也想不到自己有一天会拣破烂、收破烂。   毕业是1989年,正赶上大学生毕业分配实行双向选择,他写出去几十封信,挑来选去,最后决定去海南钢铁公司,那会儿叫海南铁矿。   时值海南建省第二年,像许多闯海南的人一样,陈中华一腔热情,满脑子梦想,奔大特区去了。   海南铁矿,在海岛西部的石碌,是海南最大的企业之一,利税大户,财大气粗,实力雄厚,而且输出不少干部。按陈中华的判断,在海南的开发上,像这种国有大企业应该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自己也有用武之地。   矿上的大学生不很多,北京科技大学来的就更少,当时的领导是些想干事情的人,对他们很重视。陈中华说那会儿真的体验到了火热的气氛,每天精力用不完,很活跃,厂里的事喜欢参与。不久,矿上决定筹建钢铁厂。   几个大学生商量,就现在自己学的这点本科东西,怕很快就不够用了,他们想为将来做准备,考研究生,学成回厂,为新建的钢铁厂扛大梁。1993年,陈中华顺利考回母校,读热能专业研究生。   他们走时,钢铁厂已投资动工,三通一平开始搞了,矿上的人热情地说:“建设过程你们赶不上了,等你们回来,就该点火了!”   还得提一下陈中华的婚事,这事儿很能说明他的个性:认准了的事就非做不可。   陈中华娶了个农民媳妇,不是父母包办,是他自己选择自己乐意的。   为这事儿,爹妈不知跟他吵了多少回,连他周围的同事朋友也都劝他。厂里的组织部长,为这专门找他谈了一个钟头的话,跟他说小陈呵,别太浪漫了,最现实的问题就是户口,像你这种情况,农转非最快15年,慢点儿就要20年……   媳妇叫廖晓,是他家邻村人,比陈小3岁,初中毕业在家务农,两人十来岁就认得,陈中华读大学时正式谈上恋爱。   他坚持认为婚姻最重要的就是要有感情,“文化低怕什么,有差距怕什么,我有责任去帮助她提升她。只要有了文化基础,再往上就好走了。”   他真的把廖晓接到海南,继续读完三年高中。等陈中华考上研究生时,他已与廖晓结婚还有了女儿,而他读研究生是不带工资的。   “生活费怎么办,这么现实的事你就不考虑?”   “不怕!”陈中华说,四川老家的人,不少跑北京来打工,人家不是活得好好的,还往家寄钱。“别人能打工,我也可以打。”   这样,陈中华拉家带口辗转回到北京。   小两口同时进了北京科技大学,陈中华读研究生,他安排廖晓自费读“计算机应用与控制”。   研究生每月补助200块钱,再加上过去的积蓄,第一年过得还顺当。但一年后,日子开始吃紧。连几毛钱的车钱廖晓都想省,大冬天她还穿着单鞋,除了租房子,200块钱剩不下几个。一年1000块的学费拿不出,廖晓只好辍学,开始打工挣钱。   她连打了三份工,帮人卖建材,卖服装,卖小百货,要么是老板赖账,要么是货卖不动,反正忙活半天,愣没拿到钱。   能不能继续读研究生,能不能养活一家人,现实逼迫着书生意气的陈中华,必须干点什么。   “收破烂有什么难的,一个研究生会干不好?”   陈中华租房子的村子叫八家村,在清华大学东南,周围是大学区,有些人摆地摊卖旧书,陈一问,知道是从旧货市场3块钱一公斤买来的。   他决定自己也试试,打听到书是从八家旧货市场进的。早晨5点钟,他跟廖晓爬起来挑书去。旧货市场很大,以旧书报为主,来上货的人还真多,跟抢一样。挑书陈中华有优势,几个来回下来,他就知道哪类书好卖,像英文小说,经济管理等书走得快。   拣到8点来钟,三轮车装满了,他自己骑上。第一天投入80块钱,当天就挣了60,算是开张大吉。后来,两人分工,陈清早挑书,廖白天守摊,平均一天下来能挣个百八十元。   这样过了没多久,突然

文档评论(0)

jgx353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1134150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