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辞与骈文.docVIP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楚辞与骈文

楚辞与骈文 楚辞与骈文 【原文出处】湖南大学学报:社科版 【原刊地名】长沙 【原刊期号】200104 【原刊页号】63~67 【分 类 号】J2 【分 类 名】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 【复印期号】200205 【英文标题】Chuci and Parallel Style LiteratureGUO Jian-xunDept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Hunan Univ,Changsha 410082,China 【 作 者】郭建勋 【作者简介】郭建勋(1954-),男,湖南涟源人,湖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系教授,博士.湖南大学 人文社会科学系,湖南 长沙 410082 【内容提要】“楚辞 ”具有特殊的句式特点,那便是以“兮”字为核心和枢纽的对偶型组构方式。它规定了句子内部和两句之间的对应关系及基本节奏,同时也规定了句子必须以两两相对的偶句形式出现,从而使其具备了产生骈偶的基础和条件,并将这种骈对基因传给它的嫡子赋体文学。由楚辞到赋、到赋的骈偶化、再到用骈偶的方式作文章、最后在西晋形成骈文,汉魏辞赋充当了“楚辞”发展到骈文之间的一个中间环节。 【英文摘要】Chuci has a special characteristic of syntax that the antitheticsentence structure pivots on the word xi.The characteristicstipulates the corresponding relation and the elementary rhythmwhich exist and between sentences.At the same time,it stipulatesthat sentences must appear in the relative form in twos so thatit is provided with the basis and condition producing antitheticsentences.Moreover,it transmits the parallel-antithetic elementto its direct:Rhyme-prose literature,the ancient literary fromin Han and Wei Dynasty serves as a middle link in the process ofChuci to Rhyme-prose and to Rhyme-prose in the parallel-antitheticform,then to articles written by the form of Rhyme-prose,finallyto parallel-writing.This process lasted over six hundred yearsthat started in West Han Dynasty and ended in West Jin Dynasty. 【关 键 词】楚辞/赋体文学/骈文Chuci/Rhyme-prose literature/parallel-prose writing 【参考文献】 [1]容肇祖.中国文学史大纲[M].台北:朴社,1935. [2]简宗梧.赋与骈文[M].台北:台湾书店,1998. [3]徐嘉瑞.中古文学概论[M].上海:上海亚东图书馆,1924. [4]姜书阁.骈文史论[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 [中图分类号]I20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1763(2001)04-0063-05   一、骈文与赋体文学的关系 骈文是一种非常特殊的文类,只有在汉民族语言的特定基础上,才能产生出这样的文学体裁。它或有韵或无韵,与中国古代的韵文、散文构成复杂的交叉关系。 骈文作为体式的边缘性源于其内涵的驳杂。李兆洛《骈体文钞》包括31个子类,大凡铭刻、颂扬、哀诔、诏书、书论、碑志、连珠、笺牍、杂文等等,除诗赋外,只要是以骈对为主,即全归入“骈文”之中。孙梅的《四六丛话》虽有所精简和变化,也仍有19类。可见无论是实用性的还是审美性的文章,都有可能成为骈文,其入选的标尺便是骈对句法的运用。那么这里的“骈文”,更多地指向一种语言艺术的运用方式,其体类的含义非常轻淡,因此不会与骚、赋、表、启等文体构成一种纯粹的并列关系,而往往是互容交叉的了。 要将骈文与上述其他文体截然分开,是十分困难的,但它与骚、赋的区别却不但可行,而且必要。以往有不少研究骈文的学者,把骈对的

文档评论(0)

jgx353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1134150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