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0年食品中化学污染物和有害因素监测工作手册
食品中化学污染物及有害因素
监测工作手册
化学污染物及有害因素监测手册编写工作组
2010 年2 月
目 录
前言 ………………………………………………………………………1
第一部分 化学污染物及有害因素监测工作管理程序 ………………2
第二部分 全国食品化学污染物及有害因素监测计划 ………………21
第三部分 检测方法标准操作程序(SOPs ) …………………………37
第四部分 实验室分析方法的质量控制操作程序……………………250
第五部分 全国化学污染物及有害因素监测数据库…………………258
前 言
本工作手册是根据2010 年全国化学污染物及有害因素监测计划
的要求,在原全国食品污染物监测网工作手册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
适用于2010 年全国化学污染物及有害因素监测工作的需要。
本手册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王竹天、杨大
进负责组织各相关疾控中心共同编写。其中第一部分由陈金东、吉文
亮、李青、张榕杰和常凤启同志主持编写;第二部分由张正、薛颖、
吴国华、沈向红和梁春穗同志主持编写;第三部分由吴国华、杨大进、
吴平谷、陈金东、蒋定国、李青、张榕杰、吉文亮、梁春穗、林国斌、
熊丽蓓、赵凯同志主持编写;第四部分由陈金东、吉文亮、张榕杰、
李青、杨大进同志主持编写;第五部分由杨杰同志主持编写。蒋定国
同志负责总体整理汇总。
手册完成后经各监测单位仔细审阅,并收到了李敏、马永建、宋
悦华、陈明等同志的书面意见,修改后形成
1
第一部分 化学污染物及有害因素监测工作管理程序
一、机构和人员
1、承担食品化学污染物及有害因素监测的机构职责
承担食品化学污染物及有害因素监测的机构须按食品化学污染物及有害因素
监测年度计划规定的食品种类进行元素污染物、农药残留、兽药残留、真菌毒素、
食品添加剂、食品加工过程产生的有害物质、食品中违禁添加物质等规定项目的
监测。并严格按照委托书的安排,在规定时间高质量地完成委托工作,委托工作
完成后,向委托方提交执行情况报告。
2、化学污染物及有害因素监测点工作人员配备要求;
从事食品化学污染物及有害因素监测的人员尤其是从事抽样、检测及操作设
备等工作的人员,均应当具相关技术工作经历。进行新监测项目的人员须经专门
培训、考核,只有考核合格的人员才能承担食品化学污染物及有害因素监测任务。
3、化学污染物及有害因素监测项目主管、技术主管(抽样和实验室)、工作人员
职责。
(1 )食品化学污染物及有害因素监测的项目主管职责:全面负责食品化学污染物
及有害因素监测各项工作;根据国家年度监测计划组织制定本单位食品化学污染
物及有害因素年度监测计划及组织配臵其所需资源,组织制定经费的预决算,并
指挥计划的贯彻实施、定期检查、总结和报告工作。
(2 )食品化学污染物及有害因素监测的技术主管职责:全面负责食品化学污染物
及有害因素监测的技术工作(抽样和实验室);组织制定食品化学污染物及有害因
素监测相关技术人员的培训计划,并组织对人员进行培训和技术考核;掌握食品
化学污染物及有害因素监测工作的技术现状;负责确保食品化学污染物及有害因
素监测的技术工作遵循委托方的规定及国家相关标准方法的要求。
(3)食品化学污染物及有害因素监测的工作人员职责:依照食品化学污染物及有
害因素监测工作手册、作业指导书和有关标准工作规范从事专业检测工作,并对
其工作质量负责;认真如实填写检测的原始记录和数据处理,确保检测数据的真
实、可靠、可溯源;做好仪器设备的维护保养和实验室的清洁卫生工作,熟练掌
握仪器设备性能和操作规程,执行其操作规程,并做好仪器设备的使用记录及其
档案的记录;负责实验环境条件的监测、控制和记录。
2
二、技术人员培训和能力评估
(一)化学污染物及有害因素监测工作人员培训
为贯彻落实国家卫生部《2010 年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的有关要求,
切实加强实验室技术队伍建设,帮助实验技术人员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和履行相应
职责的能力。
1、适用范围
适用于从事实验室检测技术人员。
2、培训原则
(1 )培训主要采取在职在岗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基坑支护内支撑梁拆除施工方案.docx VIP
-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游戏》课件(整套)教学PPT(2024年秋-新教材).pptx VIP
-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数学游戏》教学课件(整套)PPT(2024秋-新教材).pptx VIP
- GBT6058-2005 纤维缠绕压力容器制备和内压试验方法.pdf
- GB╱T 23711.1-2009 氟塑料衬里压力容器电火花试验方法.pdf
- 7m焦炉推焦车的结构特征.pdf
- 研发领料单模板.docx VIP
- 辽宁省技工学校审批表.doc VIP
- GB 26501--2011 氟塑料衬里压力容器 通用技术条件.pdf
- 施工放样报验单.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