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画面视觉空间的再造与拓展
第二章 培养摄影者的眼睛 人眼观察所获得的景物效果 照相机、摄像机拍摄所获得的画面效果 一样吗? 第一节 人眼的视觉特征 人眼的结构 人眼的视觉产生 折光系统: 透明的角膜、眼房水、晶状体、玻璃体。 视觉产生过程: 光线→折光系统→视网膜细胞→视神经→大脑 一、极强的感受弱光和强光的能力 视网膜内壁上的两种细胞: 视杆细胞-具有极强的感受弱光的能力 1勒克斯亮度 视锥细胞-接受和分辨强光照明下物体的亮部层次及色彩 10万勒克斯亮度 二、极强的亮暗适应能力 视网膜内壁正中间,正对瞳孔处有一片黄斑区,是整个眼球中视觉最为敏感部位,对物体的亮暗又很强的适应能力。 年轻人能容纳的亮暗变化范围可超过100万倍 人眼的迅速适应和调节范围大约在F2.8-F11之间 三、极强的色彩适应能力 色觉守恒--人眼不会因为光线的照明条件而改变对同一物体原有颜色的印象和记忆。 人眼所获得的视觉信息大部分在白光下取得 色后像--短时间内的补色“残像保留”现象。 红-青 绿-紫 蓝-黄 视觉对色彩的反应受环境、背景等影响。 浅背景前-暗 深背景前-亮 补色环境中饱和度加强 四、视界范围大而不变形 双眼视界角度:水平160° 垂直110° 单眼视界角度:水平110° 垂直110° 单眼最佳视界角度:水平60° 垂直60° 视觉范围中心清楚,边缘模糊,但不变形。 五、视焦点变换灵活而清晰 迅速调节瞳孔的能力 迅速调节焦点的能力 横向视焦点变换比纵向变换迅速 光线强时视焦点变换比光线暗时变换迅速 视界内物体亮暗差别小时视焦点变换迅速 由点到面视焦点变换迅速 结论 照相机、摄像机的能力在某些方面超过人的眼睛,有些则不如。 第二节 镜头的功能与“仿生”性 摄像机、照相机对人眼的仿制 折光系统:许多组透镜组成 视网膜:胶片、摄像管或CCD 一、对光色变化比人眼敏感 色温高时偏蓝,色温低时偏红。 必须随光线的色温变化调整白平衡。 环境照度较低时,偏色更为明显。 二、镜头拓展了人眼的视域 长焦距镜头如同“望远镜” 中焦距镜头的视角接近于人眼视角 短焦距镜头的视角强化空间透视效果 超近距离摄影带人们进入微观世界 MACRO或M 三、镜头比人眼的观察更富哲理 景别是对人们视觉心理与习惯的一种总结 利用景别外框排除被摄物体周围的干扰 变焦距镜头使画面视觉语言更为流畅和连贯 镜头的外部运动:推、拉、摇、移 四、镜头角度的丰富变化与内涵 镜头角度与画面视觉信息 正面-便于与观众交流 侧面-反映交流与运动 俯角、斜侧表现空间透视 镜头角度与画面视觉情感 镜头角度与观众视觉心理 第三节 人眼与镜头观察的异同 人眼与镜头的对比 人眼与镜头的对比 注意 照度在1000-200000勒克斯范围内拍摄效果最好,不要低于300勒克斯 * * 一般 大 视界范围 感觉灵敏 感觉迟钝 受环境色影响而偏色 差 强 色彩适应能力 差 强 亮暗适应能力 差 很强 感受强光能力 强 差 辨别光色能力 差 很强 感受弱光能力 镜头 眼睛 差 很强 同时分辨亮暗处层次能力 小 大 视宽度 超近变形 不变形 物体变形 大 小 额定时间内信息量 强 一般 宏观能力 强 一般 微观能力 迟钝 迅速灵活 焦点变换状况 镜头 眼睛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