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北川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现状调查分析
北川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现状调查分析
摘要:512地震后,社会各界对北川羌族非遗的保护传承献计献策。而今两年过去了,北川非遗的保护行动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效,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也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中。尽管这样,北川羌族非遗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关键词:北川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调查
中国分类号:C913.4.71.74:G122.71.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6959(2010)02-0017-05
两年前的512大地震对北川地形地貌、羌族风土人情的严重破坏以及对羌人的心理伤害,至今还让人唏嘘不已。有着3000年历史的古羌文化损失甚是惨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羌年损毁文物50多件,省级非遗项目许家湾十二花灯戏道具损毁80件,口弦道具损毁20件。此外,羌族山歌、莎朗、白什马马灯、青片龙灯、片口高跷狮灯、大禹的传说等珍贵的禹羌文化也遭受不同程度的损毁。文化工作者多年来辛苦收集、整理与保存下来的非遗保护项目资料也无法从废墟中挖掘出来。通晓羌族语言、历史文化的羌人与民间艺人部份遇难,以禹羌文化研究专家谢兴鹏、羌族音乐传承人计学文、羌族舞蹈传承人李红果等为代表的一批约50多人的非遗项目传承人和研究队伍或死亡或失踪,使得一些非遗项目有可能断香火,其损失巨大难以估量。地震后,在重建家园规划中,一场如何保护与传承灾区羌族非遗被提上了议事日程。2008年5月21日四川省人大十一届三次常务委员会批准并通过了《北川羌族自治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为保护与传承北川羌族非遗提供了法律保障。2008年5月30日,来自中央民族大学等10家单位从事羌族历史、文化研究的专家在北京举行了四川地震灾区羌族文化抢救和保护座谈会,再次肯定羌族的建筑、服饰、饮食、音乐舞蹈、宗教信仰都具有自己的特色和历史文化价值,建议推进国家级羌族文化保护区的规划建设、建立羌族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性文化产业群,形成灾区经济恢复重建新的增长点,有效保护羌文化。2008年6月18日,国家民委调研组在西南民族大学召开了羌族文化灾后重建与保护专题座谈会,其目的就是要了解羌族文化的现状与重建情况,收集意见和建议,为制定国家层面的保护规划和政策提供支持和参考。而今,两年过去了,笔者走访了绵阳市以及北川县多家文化单位,也走访了一些羌文化民间组织与羌族普通民众,调查北川羌族的非遗保护现状以及还存在的问题与困难。
一、北川羌族非遗名录
近年来,各级文化部门一直非常重视羌族非遗项目的抢救、保护和利用,大力弘扬羌民族文化。绵阳市2005年起在全市范围进行了全面细致的非遗普查,并着手进行资源数据库建设,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全面、真实且系统的记录和归档。通过普查、确认、整理、登记、建档,记录了一批珍贵、濒危且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非遗项目,抢救保存了一批非遗重要资料和珍贵实物。这项工作一直持续开展。截止2009年8月,北川的羌年、羌族口弦、许家湾十二花灯、羌笛、羌族民歌、古羌茶艺、端公羊皮鼓舞、西羌水磨漆艺等三十余项民族民间文化项目被国家、省、市、县列为非遗保护项目。项目具体如下表:
二、震后紧急保护羌族非遗的行动
1 抢救羌族非遗珍贵资料。绵阳市与北川县文化部门联合一些民间艺人,着手收集与整理羌族非遗珍贵资料,其中有关北川古籍善本200多本,光碟制品60多盘,第一手音像资料1000G。搜集了大量的羌族山歌、民间故事与传说,以及各种民间流传的羌文化民俗与史料,拍摄了大量的羌民俗场景、服饰、建筑图片,使羌族传统文化资料得到有效地保存,为后来的羌文化研究提供资料基础。
2 申报羌族非遗项目和代表性传承人。绵阳市文化部门开展了国家级、省级非遗项目和代表性传承人的紧急申报工作。绵阳市于2008年10月正式推荐了以大禹的传说为代表的四川省第二批非遗项目的申报,根据四川省文化厅2009年7月公布的第二批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绵阳市共有18项,其中以北川县最多,有大禹的传说、羌戈大战、羌族推杆、羌家石雕房与吊脚楼、羌族碉楼营造技艺、大禹祭祀习俗、羌族莎朗共7项。代表性传承人方面,北川县的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非遗传承人目前共有23人。
3 扶持与培养羌族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文化部门完善了四级名录体系代表性传承人的认定工作,为他们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和传承条件,以维持和修复非遗传承链。为此,他们慰问和帮扶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设立了非遗传承人奖励基金,并为他们进行了人身意外保险,使其有效地履行传承人的责任。随后,组建羌族民间歌舞艺术团,对传承人开展传习活动进行重点支持,对非遗重要项目和文化空间中的普通羌人进行文化自觉的培养与熏陶。
4 培训羌文化。文化部门聘请一些懂羌文化的老人或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