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帮扶与社会治理路径研究-中国农业大学学报.PDF

精准帮扶与社会治理路径研究-中国农业大学学报.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精准帮扶与社会治理路径研究-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第34卷 第5期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10月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Journal of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精准帮扶与社会治理路径研究 ———基于贵州肇兴侗寨旅游产业帮扶的扎根分析 王摇 超 [摘摇 要]摇 基于贵州肇兴侗寨旅游产业帮扶的扎根分析,精准帮扶可以有效促进少数民族村寨的社会 治理。 对于通过旅游产业推动精准帮扶来实现社会治理的民族村寨而言,政府、农户、产业、社区、游客 五个因素,任何一个因素在帮扶过程中,一旦出现问题,就有可能导致矛盾纠纷不利于社会治理。 这些 问题包括政策操作难度(政府因素)、农户自身问题(农户因素)、不同发展基础(产业因素)、管理方法不 足(社区因素)、不当游览行为(游客因素)等。 有针对性地构建基于精准帮扶的社会治理路径,需要综 合考虑转变方式、扶贫反思、全局平衡、尊重理解、治安管理五个方面。 [关键词]摇 精准帮扶;社会治理;民族村寨;旅游产业;路径 摇 摇 精准帮扶与精准识别、精准管理共同构成了精准扶贫工作。 精准帮扶是指当贫困居民被精准 识别出来以后,针对扶贫对象的贫困情况,相关政府机构认定责任人和制定帮扶措施,确保贫困居 民按期脱贫,实现精准扶贫的帮扶效果。 本研究基于社会冲突理论和利益相关者理论,以扎根范式 为分析框架,通过贵州肇兴侗寨这一少数民族深度贫困地区的扎根访谈,聚焦探索以下问题:肇兴 侗寨在依靠旅游产业为主实施精准帮扶过程中,精准帮扶与社会治理之间的理论关系和存在的主 要问题。 一、文献综述 精准帮扶是精准扶贫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一是针对特 殊贫困人群的精准帮扶问题研究,诸如失独家庭、就业困难或贫困家庭大学毕业生、留守老人等。 [1] 崔跃对陕西岚皋县计生困难群体进行了研究,探索其实施精准帮扶的路径 。 吴振华通过对失独 [2] 家庭研究,以精准帮扶的方式探索了走出困境的新思路 。 梁欢和陈健对桂林2016年贫困家庭离 [3] 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百十一冶帮扶活动进行分析,提出了精准帮扶相关策略 。 陈松庆等探讨了 [4] 就业困难高校毕业生的精准帮扶路径问题 。 金瑾探索了在就业精准帮扶下涉农类高职学生求 [5] 职价值观现状,特别是贫困高职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求职观 。 二是关于精准帮扶相关机制、体系、新路径、新模式等方面的研究,思考社会成员的有效参与, 以促进社会发展。 例如徐国均等学者通过精准扶贫的系统研究,提出了精准扶贫创新帮扶机 [6] [7] 制 。 胡泽构建了“三位一体冶精准帮扶体系 。 邓小海提出以旅游扶贫作为精准帮扶落实的新 [8] [9] 路径 。 陈光标提出“精准扶贫冶思想有效做好帮扶工作的系统路径 。 王晓毅认为驻村帮扶是 [10] 精准帮扶促进贫困地区社会发展的新路径 。 胡先文和王曦提出了党员精准帮扶学生的基于“1 [11] +1+1冶模式 。 [收稿日期]摇 2017 08 05 [基金项目]摇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我国西南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旅游精准扶贫路径研究冶(2016M602710)。 [作者简介]摇 王摇 超,西南民族大学民族学在站博士后,贵州财经大学工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邮编: 610041。 第5期摇 摇 摇

文档评论(0)

fengrui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