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更换谐振腔串设计后进行高效率速调管加工研制进展常规-indico
CEPC 高效率速调管研制 周祖圣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2017.12.01 内容提要 背景 设计方案 研制进展 进度计划 总结 背景 希格斯粒子发现后,中国科学家于2012年提出建造下一代环形正负电子对撞机(CEPC)并适时转为质子对撞机(SppC)的方案,同时欧洲也提出基于LHC的FCC方案,日本也提出ILC方案,都希望在未来高能物理方面有新的突破。 背景 FCC和CEPC等未来加速器,由于束流功率高(30~50MW/Beam),对功率源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高的效率意味着更低的造价以及更低的运行费用,因此,研制高效率的功率源是未来加速器需要首要考虑的问题。 背景 考虑到在百千瓦量级RF功率源的现状,速调管在其稳定性和寿命方面仍然是大型加速器功率源的首选。 背景 因此,2016年初,在所创新经费的支持下启动了高效率速调管设计工作。 2017年,在王贻芳“科学家工作室”经费支持下,开始样管研制工作。 设计方案 45/120GeV 10GeV→45/120GeV 10GeV 45/120GeV CEPC布局示意图 SRF参数需求 参数 设计值 工作频率(MHz) 650 腔型 2-cell超导腔 单腔输入功率(kW) 278 腔总数 336 设计方案 考虑到速调管功率水平和造价,采用一套速调管给两个超导腔提供功率,即“一带二方”案; 考虑功率传输损耗、超导腔失配引起的反射及低电平反馈系统要求,速调管输出功率确定为800kW连续波功率; 目前连续波速调管效率约60-65%,考虑到理论和技术的发展,确定效率研制目标值80%。 研制进展 实施方案: 国内无相关研制经验,研制策略是从易到难,首先进行常规效率速调管研制; 为节约经费,样管部分电子枪、聚焦线圈和收集极部件可拆卸和重复使用; 更换谐振腔串设计后,进行高效率速调管加工。 研制进展 常规效率设计 重复使用电子枪、聚焦线圈和收集极 高效率设计 研制进展 与此同时,利用院特聘研究员计划引进KEK Shigeki Fukuda教授来所长期工作。 He joined to the many projects such as TRISTAN, KEKB, J-Parc, FEL, NLC (Next Linear Collider), cERL, and STF/ILC (International Linear Collider). He had been the leader of rf group in KEK Linac and contributed to the many developments of rf, including klystron, power supply and power distribution system and the maintenance work of the accelerator operation. From 2005, he joined to GDE of ILC and from 2008; he was a convener of rf system of ILC and contributed to ILC-TDR. ILC rf schemes of DRFS and DKS were proposed by him. For klystron study, he joined to US-Japan collaboration to develop 150 MW klystron from 1983 to 1984 in SLAC USA. He contributed to the developments of S-band 50 MW klystron in KEKB, 324 MHz and 972 MHz 3 MW pulsed klystrons of J-Parc, by solving the oscillation problem of inversely propagating electron form collector and the drift tube oscillation. From 2015, he joined to the CEPC klystron development in China as the invited foreign professor. 研制进展 与地方政府和企业成立“大功率器件工业研究院”,进行速调管产业化研究。 研制进展 与企业和相关研究所成立联合研制小组,进行“产学研”合作。 研制进展-总体设计 电子注运动轨迹 电子注纵向相空间变化 速调管时域输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