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行年考.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老子行年考

老子行年考 梁涛 周灵王2年? 陈成公29年? 楚共王21年? 辛卯(公元前570年) 〇老子约生于此时前后?老子,姓李,名耳,字聃。 【文献】《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老子者,楚苦县厉乡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伯阳,谥曰)聃。 周守藏室之史也。”东汉郑玄《礼记·曾子问》注:“老聃,古寿考者之号也,与孔子同时。”唐孔颖达《礼记·曾子问疏》引《史记》:“老聃,陈国苦县赖乡曲仁里[人]也。”唐陆德明《经典释文叙录》:“老子,《史记》云:‘字聃。’又云:‘曲里人。’一云:‘陈国相人。’”唐陆德明《老子音义》:“老子,《史记》云:‘字聃。’又云:‘仁里人。’又云:‘陈国相人也。’” 【考辨】老子的姓名,《史记》说是“姓李氏,名耳,字聃。”这给后人带来了许多争论。《正义》引张君相说:“老子者是号,非名。”但近代学者多主张老子姓老。唐兰说:“老聃的老字是他的氏族的名称,因为当时称子的,像孔子、有子、曾子、阳子、墨子、孟子、庄子、惠子以及其余,都是在氏族下面加子字的。”(《老聃的姓名和时代考》,载《古史辨》第四册)那么,司马迁为什么又说他姓李氏呢?高亨说:“老、李一声之转,老子原姓老,后以音同变为李,非有二也。”(《史记老子传笺证》,载《古史辨》第六册)则老子姓老(李),名耳,字聃。又,今本《史记》中有“字伯阳”的说法,但据考证,这是后人“取神仙家书改窜之”,故当删去(见王念孙《史记杂志》、高亨《史记老子传笺证》)。 老子的故里,《史记》说是“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为今河南省鹿邑县。而孔颖达《礼记·曾子问疏》引《史记》则说为“陈国苦县赖乡曲仁里人也”。《史记》索隐引《地理志》说:“苦县本属陈,春秋时楚灭陈,而苦又属楚,故云楚苦县。”可见两种说法并不冲突,苦县春秋时属陈地,自古而言,老子为陈人。但是,陈地不久后即并入荆楚,所以说老子为楚苦县人也不为错。又,陆德明《老子音义》说老子为陈国相人,《郡国志》说:“苦,春秋时曰相。”司马彪说:“相今属苦。”可见所谓的苦人、相人,实际和楚人、陈人一样,都是因为古今异名而形成的。此外,又有说老子为宋人的,其根据是《庄子·天运》说孔子“南之沛见老聃”,而沛为宋地,故老子为宋人。但《天运》篇并没有明确说明沛就是老子的故里,所以“宋人说”难以成立。今又有人说相在春秋时为宋地,以证明老子为宋人。孙以楷、甄长松引《水经注》卷二十四:“睢水又东,迳相县故城南,宋共公之所都也。”由此得出结论说:“春秋相城,为老子故里,春秋之时当属宋地。……老子只能是宋之相人。”(《庄子通论》第58页,东方出版社1995年版)但《水经注》所说相县,是秦时所置,汉时为沛郡。它是否就是老子所出生的相,尚有疑问。故其说仍难成立。 老子的生卒,后世颇多异说。或相信他与孔子同时而略长于孔子,或认为他生活在战国时代,或怀疑老子本人是否存在。从《庄子》、《史记》等文献记载来看,孔子曾向老子问礼,说明老子应长于孔子,思想比孔子成熟早。胡适说:“老子比孔子至多不过大二十岁。老子当生于周灵王初年,当西历前570年。”(《中国哲学史大纲》第39页,东方出版社1995年版)此说为大多数学者接受,故从之。 周景王24年? 鲁昭公21年? 庚辰(公元前521) 〇孔子适周,问礼于老聃??? 孔子三十一岁时,与鲁人南宫敬叔适周,向老子问礼。老子说:你所说的,已经与人的骨头腐朽了,只有言论还在。况且君子得其时则出来做事,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并告戒孔子要去掉“骄气与多欲”。 【文献】《史记·孔子世家》:“鲁南宫敬叔言鲁君曰:‘请与孔子适周。’鲁君与之一乘车,两马,一竖子俱,适周问礼,盖见老子云。辞去,而老子送之曰:‘吾闻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人者送人以言。吾不能富贵,窃仁人之号,送子以言,曰 “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为人子者毋以有已,为人臣者毋以有已。”’ 孔子自周反于鲁,弟子稍益进焉。“《史记·老子韩非例传》:“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与人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孔子去,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 定县竹书《儒家者言》:“于大庙右阶之前有铜□,其□如名(铭)其背〈□□□〉〈之为人也,多〉言多过,多事多患也。”《说苑·敬慎》:“孔子之周,观于太庙右阶之前,有金人焉,三缄其口,而铭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戒之哉,戒之哉!无多言,多言多败;无多事,多事多患。安乐必戒,无行所悔。勿谓何伤,其祸将长。无谓何害,其祸将大。无谓何残,

文档评论(0)

wnqwwy2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14141164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