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三节 韩愈的文学思想与“解构”倾向 不论在中国文学史,还是思想史上,韩愈都是一个重要人物。 “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苏轼),韩愈是中唐时期解构旧的文体,创立全新的文章话语和风格,并取得了实绩的关键人物。而从思想上来讲,他又是开辟了儒家的汉学向宋学转型的先驱者。 韩愈(768—824) 韩愈(768——824),字退之,孟州河阳人(今河南孟县),因祖籍昌黎,世称韩昌黎。 韩愈是一位卓越的文学家和思想家。 一、韩愈的儒学思想和文道合一的理论 韩愈的道统论和宗孟论 “学古道则欲兼通其辞,通其辞者,本志乎古道者也。”(《题哀辞后》) “愈之所志于古者,不惟其辞之好,好其道焉耳。”(《答李秀才书》) “吾所谓道也,非尔所谓老与佛之道也。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也。”(《原道》) 一、韩愈的儒学思想和文道合一的理论 韩愈在思想上属于典型的儒家。 韩愈认为孟子是他之前最后一位正统儒家的代表,孟子的思想体系是精致的心性之学,奠定了中国心学的基础 中唐以后儒学由重视外部事功的汉学向重视“内圣”的宋学转型。 韩愈对孟子的思想核心的阐发,首重“仁义”二字: “仁”与“义”的本体为心性,它们作为人们的先验的善良本性,原本即存在于人心的内部,是无待于外的。 一、韩愈的儒学思想和文道合一的理论 作家的内心修养: 夫所谓文者,必有诸其中,是故君子慎其实。实之美恶,其发也不掩。(《答尉迟生书》) 把作家的文采看作是内在德行的必然表现,故提高文学才能必须以主观心性的修养为基。 文学素养的长期陶冶 。 要扫空作文须遵从的一切外在窠臼。“宏中而肆外”,力主内修的道论与“务去陈言”、力主创新的文论是密合在一起的。 二、韩愈对诗文的解构及其观点 背景: 中唐至晚唐,社会政治和士人的心态的剧烈变动。 出现求奇尚怪、在形式与风格上戛戛独造的文学潮流。 “解构”: 对唐以来已臻成熟、稳定的艺术范式的拆解和颠覆。 潮流中坚:韩愈和他的追蹑者 。 二、韩愈对诗文的解构及其观点 写作实践中的解构倾向: 直接向千百年来已形成的话语模式进行冲击,用辞有意超出常规,避熟滑而趋陌生,破齐整而求错落,在奇崛的表述之中求得全新的艺术效果。 “以文为戏”:打破了千百年来儒者所恪守的一本正经的议论方式,是对传统文章“雅正”之体格的解构。 “以文为诗”:有意拆解今体诗的严格范式,用写散文的笔法和章法来写诗。 三、韩愈的“不平则鸣”的理论 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草木之无声,风挠之鸣。水之无声,风荡之鸣。其跃也或激之,其趋也或梗之,其沸也或炙之。金石之无声,或击之鸣。人之于言也亦然,有不得已者而后言,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怀,凡出于口而为声者,其皆有弗平者乎!(《送孟东野序》) 夫和平之音淡薄,而愁思之声要妙,欢娱之辞难工,而穷苦之言易好也。是故文章之作,恒发于羁旅草野。(《荆潭唱和诗序》 ) 三、韩愈的“不平则鸣”的理论 含义: 人的创作是作家的心灵产生“不平”的结果。 “不平”实际上指的是作家对现实的不满与抗争。 “情炎于中”与“勃然不释”: 艺术家受现实的压力所产生的不平之情,与坚持操守、对抗现实的执著之志。 这些是作为一个卓越的艺术家的先决条件。 三、韩愈的“不平则鸣”的理论 性质: 继承和发挥司马迁的“发愤著书”,揭示了士人创作的一条重要的心理规律,为那些抒发不平、表现对现实的抗争的作品之产生和存在打出了理论旗帜,是一种带有强烈批判性的理论。 宋人欧阳修“诗穷而后工” 明人李贽“不愤不作” 第四节 白居易批判现实的诗歌理论 白居易在自己创作实践的基础上,继承并发展了以往儒家诗论中的讽喻之说,从而提出了一种系统的、激进的、重在批判现实、暴露黑暗的诗歌主张,在当时和后世都发生了很大的影响。 白居易(772—846 ) 一、关于诗歌产生的根源 大凡人之感于事则必动于情,然后兴于嗟叹,发于吟咏,而形诸于歌诗矣。(《策林六十九》) 事物牵于外,情理动于内,随感遇而形诸咏叹。(《与元九书》) 其事核而实,使采之者传信也;总而言之,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也。(《新乐府序》) 历览古今歌诗,自风骚以后,苏李以还,次及颜谢徒,迄于李杜辈,其间辞人闻之者累百,辞章流传者巨万。观其所自,多因谗冤遣逐、征戍行旅、冻馁病老、存殁别离,情发于中,文行于外。故愤忧怨伤之作,通计古今,十八九焉。(《序洛诗》) 一、关于诗歌产生的根源 “事”,主要是指现实社会中的“不平之事” “感”,重点强调“哀” 诗歌创作的形成,主要是现实的黑暗使作家产生了遏抑不住的悲愤的结果。 重视诗歌“救失”、“补阙”的社会功用,特别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郑州大学期末复习:马克思多项选择.doc
- 郑州大学期末复习:物权法讲义大纲2.ppt
- 政治经济学(第五版)李建平 第十三章 社会主义国家宏观经济调控.ppt
- 政治经济学(第五版)李建平 第五章 资本运行的具体形式.ppt
- 政治经济学(第五版)逄锦聚00-导论.ppt
- 政治经济学(第五版)逄锦聚03-第三章 货币与货币流通量.ppt
- 政治经济学(第五版)逄锦聚04-第四章 资本和资本运动.ppt
- 政治经济学(第五版)逄锦聚07-第七章-社会再生产和市场实现.ppt
- 政治经济学(第五版)逄锦聚08-第八章-收入分配.ppt
- 政治经济学(第五版)逄锦聚09-第九章-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及其演变.ppt
- 2023年江苏省镇江市润州区中考生物二模试卷+答案解析.pdf
- 2023年江苏省徐州市邳州市运河中学中考生物二模试卷+答案解析.pdf
- 2023年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中考冲刺数学模拟预测卷+答案解析.pdf
- 2023年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田家炳中学中考数学四模试卷+答案解析.pdf
- 2023年江西省吉安市中考物理模拟试卷(一)+答案解析.pdf
- 2023年江苏省泰州市海陵区九年级(下)中考三模数学试卷+答案解析.pdf
- 2023年江苏省苏州市高新二中中考数学二模试卷+答案解析.pdf
- 2023年江苏省南通市九年级数学中考复习模拟卷+答案解析.pdf
- 2023年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九年级数学模拟卷+答案解析.pdf
- 2023年江苏省泰州市靖江外国语学校中考数学一调试卷+答案解析.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