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文化.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历史的文化

班級:7年13班 組員:8號施蘊珊、10號胡郁英 ~~台灣史前文化~~ ~~大坌坑文化為新石器時代的代表~~ ~~以煉鐵著名的十三行遺址~~ ~~長濱文化的由來~~ ~~大笨坑文化~~ ~~卑南文化~~ ~~台灣史前的細繩紋陶~~ 台灣史前文化 雖然長期以來台灣人對於本土過去歷史的瞭解有著嚴重的偏頗,但卻無法完全抹煞過去人群在台灣活動的事實。考古學者告訴我們,台灣當然不僅只有四百年的歷史,而是有更長的時間深度,原來就有長期居住的史前時代族群。近年來的研究成果,更把人類活動的時間深度延伸到更久遠的更新世冰河時代,也就是史前時代的早期階段。台灣地區從日治初年以來,長達百年以上科學的考古工作,發現大量保存於地層中的考古遺址,透過考古調查發掘及研究,記錄了過去人類存在的事實,並初步建構史前時期人類文化發展歷程;從1980年代以來幾次大規模的考古發現與發掘工作,都使得我們重新思考台灣早期人類活動的過程與變遷,也讓我們重新思考台灣人的定義。因此本週請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劉益昌博士談談台灣的史前文化狀況。 大坌坑文化為新石器時代的代表 從冰河時代最晚期氣候變暖以後,全世界 分別從幾個適合農業的地區,發展了初期 的農業,因而走進了新石器時代。在鄰近 臺灣的長江中下游發展稻米種植,華南與 東南亞發展根莖類作物種植,台灣是否也 有農業初起的發展,目前還不明朗。不過 在6500年前左右,北部的淡水河口附近和 西南部當時還是沿海地帶的新化丘陵、鳳 山丘陵,卻出現了帶有農業,使用陶器、 磨製石器的新石器時代人群--大坌坑文 化人。 以煉鐵著名的十三行遺址 長濱文化的由來 民國五十七年,由台灣大學人類學系宋文薰教授和地質學系林朝棨教授率領的考古隊在台東縣長濱鄉的八仙洞,發現了台灣第一個舊石器時代文化,隨後由著名的考古學家李濟博士以長濱鄉之地名將此舊石器代文化命名為「長濱文化」。 大坌坑文化 是台灣新石器時代最早的文化,命名來自台北縣八里鄉的大坌坑地名。年代推測在距今七千年至四千七百年之間,從器型比較與地層證據顯示東海岸的大坌坑型文化是大坌坑文化的晚期。這個文化的陶器通稱為粗繩紋陶,因為大部分陶器在口緣下方頸部以下腹部中段以下施滿繩紋。 當時的聚落還小,通常位於河口或近於海岸的階地,以狩獵和漁撈營生,也採集野生植物種子和植物纖維,可能已經有種植根莖類作物的初級農業。從比較研究推測這個文化的主人可能是南島語族的祖先,而台灣的原住民是南島語族的一支,因此大坌坑文化可能是台灣原住民族的祖型文化,也可能是整個南島語系民族的祖先型文化。 和這個文化相類似的史前文化,也出現在閩江口以南到雷州半島附近之間的大陸東南沿海地區。 卑南文化 ,而且建築物成排分佈,格局嚴謹,已經是頗具組織的社會結構。以卑南遺址所發現的文化內涵而言,生業型態以農業為主,斧鋤形器雖不多,但有大量的石刀,石鐮和去殼用的石杵,推測是種植小、米陸稻;此外狩獵工具的矛、簇也很多,但漁具就相當缺乏。生活用具的陶器以夾砂素面紅陶為主,墓葬內有特別製作的陪葬用豎把罐。很可能有人專門從事玉石飾品製作,並以玉製器物來交易。  台灣史前的細繩紋陶  陶器出現在台灣的歷史上,首見於距今七千年左右的新石器時代。在台灣已發現的上千個史前文化遺址中。含有陶器的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遍佈台灣各地,年代可追溯到六千五百年前的大岔坑文化遺址。大岔坑型文化遺跡首見於今台北縣八里鄉大岔坑;同時也在全島各地發現類似的文化遺址。     新石器時代重要的文化遺址類型在北部除大岔坑外,還有圓山文化,植物園文化。在中部地則有台中縣清水的牛罵頭文化,大肚營埔的營埔文化、南投集集的大邱園文化,在南部 有台南仁德鄉的牛稠子文化,台南永康的鳥松文化以及高雄大湖的大湖文化,在東部則有著名的花蓮玉里的卑南文化。麒麟文化則以台東麒麟為代表。另外;阿美文化遺址也是東部重要的新石器文化類型。     台灣史前陶器大致可分為細繩紋陶,粗繩紋陶,網紋陶,灰黑陶等四類文化類型。其中以細繩紋陶的文化遺跡最為普遍、分布最廣。可以說是台灣各個史前文化中極重要的代表。細繩紋陶文化的陶器特微為以夾 砂和細質的紅陶為主。以手製並經過慢輪(轉盤)整修後,再加以紋飾。型器以罐型和缽型為主。細繩紋常施於器物的腹部。也常有各式劃紋、方格紋、籃印紋以及彩繪的紋飾。有些陶器手工磨製十分細緻、樸素而優。此細繩紋文化也因分布廣而在各個不同的文化遺址中而有差異之處。如在南部就有牛稠子文化和墾丁文化兩個類型。   細繩紋化化是我們追溯祖先淵源的重要文化證物,由各個文化遺跡讓我們追尋先祖在台灣的起源,生活方式和演化情況。雖然自日據時代乃至後來的移民說與地區演化說的爭論,至今未有

文档评论(0)

210519478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