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书的解读.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人教版数学书的解读

依托课本 务实开展研究性学习 佛冈县第一中学 刘伟强 近几年,神州大地教育界掀起了一股研究性学习的教改热浪,让学生研究什么?这是首先要触及的问题,许多杂志都载文让学生到工厂、农村、商店、医院等地方去寻找研究性素材。笔者认为,对大多数老师和学生来说,简直是空谈泛谈,是不切实际的,解决应用问题只是研究性的一个方面,研究性学习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研究意识,让学生在未来的工作中有所创造。研究性学习要切合实际,要立足课堂,回归课本,研究的内容要让学生跳一跳后能摘到果实。我认为,依托课本,深挖四题(例题、练习题、习题、复习参考题)是最切实可行的研究性素材。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将课本例习题,编成开放题,让学生研究。 课本上的一些例习题,形式相似,实质相同,只是条件相异,如果隐去条件,便得到条件不完备的开放性试题。 高二数学第二册(上)P22练习3:△ABC的顶点B、C的坐标分别是(0,0)和(4,0),AB边上的中线的长为3,求顶点A的轨迹方程。 P72习题7·5第4题:点M到点A(4,0)与点B(-4,0)的距离的和为12,求点M的轨迹方程。第8题:两根杆分别绕着定点A和B(AB=2a)在平面内转动,并且转动时两杆保持垂直,求杆的交点P的轨迹方程。 P88复习参考题七A组第18题:已知点P(2,0)与点Q(8,0),且点M到点P的距离是它到点Q的距离的,求点M的轨迹方程。第20题:一条线段AB()的两个端点A和B分别在轴和轴上滑动,求线段AB的中点M的轨迹方程。 复习参考题八P132A组第5题:已知△ABC的三边AB,BC,CA的长成等差数列,且,点B,C的坐标为(-1,0)、(1,0),求点A的轨迹方程,并说明它是什么曲线。P133B组第5题:两定点的坐标分别为A(-1,0),B(2,0),动点M满足条件∠MBA=2∠MAB,求动点M的轨迹方程。 这些题有共同的题设条件:已知两点A、B的坐标,或线段AB的长,依此特征,隐去其余条件,我编拟成开放题:△ABC中,AB边为定值(可用长度也可用点坐标表示),请你添加适当的条件,求出顶点C的轨迹方程。 学生颇感兴趣,探究热情高涨,翻阅课本,查找资料,互相交流,汇集起来,上述课本习题均被学生查到,有的学生寻找到了新颖的知识交汇性较强的问题,现摘取2例如下: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为坐标原点,已知两点A(3,1),B(-1,3),若点C满足,其中、,且,求点C的轨迹。 在直角坐标平面内,△ABC的两个顶点A、B的坐标分别为A(-1,0),B(1,0),平面内两点G、M同时满足以下条件:①;②;③。求△ABC的顶点C的轨迹。 在学生编拟的题中,我选取出几道较典型的习题,跟学生一起探讨解法,把求轨迹方程的一些主要方法:直接法、定义法、相关点法、参数法融于其中。 这样做可改变学生依赖教师,就题论题,轻视课本等不良习惯。沟通了习题间的内在联系,构筑了知识网络,传授了知识,巩固了方法,提高了能力,培养了他们的钻研精神。 数学开放题是研究性学习的一种合适载体,它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发展学生的创造潜能,只要我们深入挖掘例习题的形式、价值,做有心人,就能依托课本,编拟出适合学生研究的开放探索题。 二、将例习题引申变迁,动态处置,让学生探究。 用动的观点处理例习题,由一道题到一类题一片题,是让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极好形式,变形态的问题,学生感到亲切,又不会高不可攀,乐意研究。 高二数学第二册(上)P103习题8·2第6题:已知地球运行的轨道是长半轴长a=1.50×108/km,离心率e=0.0192的椭圆,且太阳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上,求地球到太阳的最大和最小距离。 通过审题,让学生明确本题有2个题设条件:椭圆方程,椭圆轴上一定点,1个求解:求椭圆上的点到这个定点的最大和最小距离。 如果将2个题设与1个求解看作3个命题,任取2个作条件,另1个作为求解,可得如下各种变式,让学生研究解法。 变式1:求点P(0,)到椭圆上点的最大距离(只改变轴上的定点)。 变式2:求点P(0,m),使其到椭圆上的最大距离为。 变式3:设椭圆中心是坐标原点,长轴在轴上,离心率e=,己知点P(0,)到这个椭圆上的点的最远距离为,求该椭圆方程。 将原题一般化,可得 变式4:求椭圆上的点与长轴定点(m,0)间的最大距离和最小距离。 若将定点变为定直线,又可得下列变式: 变式5:点P在椭圆上,求点P到直线的距离的最大值。 变式6:椭圆中心在原点,焦点在X轴上,离心率e=,椭圆上的各点到直线L:的最短距离为1,求椭圆方程。 如果保留轴上的定点,增加一个椭圆内的定点,又可得下列变式。 变式7:己知椭圆及点M(2,1),F2是右焦点,设A是椭圆上的动点,求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变式8:给定点A(-2,2),己

文档评论(0)

f8r9t5c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0005407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