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思邈对针灸贡献PPT.pptVIP

  1.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孙思邈对针灸贡献PPT

大医精诚 孙思邈 孙思邈享年? 孙思邈,京兆华原(今陕西省耀县)人,约生于隋开皇元年(公元 581年),卒于唐永淳 元年(公元682年), 活了102岁(有的考 证活了141岁)。 孙思邈生平 唐代伟大的医学家,自幼勤奋好学,通晓经史,品性高雅,研究医学,持之以恒,虚心求教,博览群书,竭尽毕生精力,终成医学大家。 成医之路 年轻时经过怎样的求学经历? 期间经历哪些惊心动魄的故事呢? 孙思邈学术思想 重视医德 对研究伤寒的贡献 对脏腑辨证学说的贡献 阐发食治养性养老 在方剂学方面的贡献 重视医德 其一,要有精湛的医术,所谓“学者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掌握治病救人的高强本领,才能解决患者的病痛,这是言医德的先决条件; 其二,要树立视患者如亲人的医患观念,行医不得以金钱为目的,即“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另外查病审疾过程中也要认真细致。 在医疗实践中,要做到“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 研究伤寒、脏腑辨证 对张仲景《伤寒论》进行研究,并按“方证同条”、“比类相附”的方法对原条文进行了整理归纳 。 在《内经》的基础上,五脏的表里和生理、病理及其常见病证进行了论述,更提出了治疗方药,且每一系统均以寒热虚实来归纳其病证表现,对脏腑辨证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阐发食治、养性、养老 重视食宜食疗,主张少食多餐、饮食不宜过于肥腻而宜清淡、强调饮食的调养等。 阐发养性与养老:养性,是指人在日常生活起居过程中,养成有益于人体健康的习性。 孙氏注重老年人的养性,强调老年人防病患于未然,则能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要方》第2O~30卷和《翼方》第26~28卷都分别记述了用针灸的方法治疗各种疾病与杂症以及针灸宜忌等 。 对针灸方面的贡献 重视疾病的早期防治, 首次提出预防疾病的保健灸法 辑录针灸处方,收载针灸处方一千余条 力主针药兼施,针灸并重,临证时需辨证取法 注重诊脉施术、提高临床疗效 丰富艾灸疗法、临证讲究权变 整理经穴,绘制《明堂三人图》 确立四种指寸取穴法 收集奇穴,创立阿是穴 勘定十三鬼穴 重视疾病的早期防治 孙氏继承《内经》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的思想,重视疾病的预防和早期治疗,提倡用艾灸预防传染病。曰:凡入吴蜀地游宦,体上常须三两处灸之,勿令疮暂差,则瘴疠温疟毒气不能著人也。指出化脓灸三两处可提高人体抵抗力,以预防瘴疠温疟。既病之后,又提倡及时治疗,曰:凡脚气初得脚弱,使速灸之,并服竹沥汤。灸讫可服八风散,无不差,惟速治之。还谆谆告诫:此病轻者,登时虽不即恶,治之不当,根源不除,久久期于杀人,不可不精以为意。 针药兼施,针灸并重 孙氏强调针刺、艾灸、汤药三者并重,认为“若针而不灸,灸而不针,皆非良医也。针灸而不药,药不针灸,尤非良医也”;“汤药攻其内,针灸攻其外,则病无所逃矣,方知针灸之功,过半于汤药矣。”因此,孙氏在其著作中所述的许多病症的治疗采取针灸药兼施的。 有些病以针为佳,有些病以灸良,有些病宜用药治,有些病则针灸药同时施用。曰:“其有须针者,即针刺以补泻之,不宜针者,直尔灸之”。又曰:“凡中风,服药益剧者,但是风穴,悉皆灸之三壮,无不愈也,神良。”孙氏就是这样根据各种疗法的特长,按照病情的需要,进行取舍应用,充分发挥其各自的优势,以提高疗效。 诊脉刺灸 孙氏重视诊脉刺灸,认为:“凡欲针灸,必先看脉”,强调脉诊对针灸的指导作用,曰:“每针常须看脉,脉好乃下针,脉恶勿乱下针”。 在他的著作中就记载了许多根据脉诊症状而施治的内容。曰:“寸口脉浮,中风发热头痛,宜服桂枝汤、葛根汤,针风池、风府,向火灸身,摩治风膏,覆令汗出”;“关上脉微,胃中冷,心下拘急,宜服附子汤、生姜汤、附子丸,针巨阙补之”;“尺脉沉、腰背痛,宜服肾气丸,针京门补之”。这种诊脉指导刺灸的思想,也值得我们重视。 丰富艾灸疗法 孙氏在书中记叙了许多隔物灸,如隔豆豉、葶苈子等10余种。更记叙了些特殊的灸法,如麻花艾灸、苇筒灸、青布绳灸等,大大丰富了灸法的内容,扩大灸法的应用范围。 尤其可贵的是,在记叙用艾炷灸疗蛇毒的方法后,又补充了一个权宜的应急措施,曰:治蛇毒,灸毒上三七壮。无艾,以火头称疮孔大小热之。为急救及时,仓促之际,无艾以火头代之。这些疗法,都有很大的学术价值。 经外奇穴 一类是有穴名、有部位及取穴方法,如《千金方》中的当阳、寅门、颊里、浊浴;《千金翼方》中的膝目、泉门

文档评论(0)

erfg4e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