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导向下的道德进步运动及其中国实践-南京大学社会学院.pdf

国家导向下的道德进步运动及其中国实践-南京大学社会学院.pdf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国家导向下的道德进步运动及其中国实践-南京大学社会学院

( : ) 学术主持 南京大学周晓虹教授 , , “ 道德在任何社会中都是公共生活良序化的基本支点 是社会秩序的基本构成 因此也是齐美尔所言 社 ” 。 , 会何以可能 的必备路径之一 从社会学的意义上说 道德涉及社会对群体或个人行为无形但却有效的规训 , 、 , 或裁制 包括了人与人 群体与群体以及群体与个体的关系的维系原则与调整规范 因此它本身也受制于不同 、 。 , , 时代 不同国度的不同社会结构或社会的不同组成方式 在传统中国的差序格局社会里 按费孝通先生所言 , “ ”, “ ”。 道德基本上都是依私人关系生发而来 如与亲子和同胞关系相配的是 孝悌 而与朋友相配的是 忠信 近 , 1978 , , 百年以来 尤其是 年的改革开放之后 中国社会巨大的转型导致了原有道德秩序的危机 也引发了人们 。 “ ” , 1949 的焦虑与关注 在本期 社会转型与道德建设 之专题中 陆远博士回溯了 年以来国家导向的下的中国 , , ; 道德进步运动 将其归诸于从阶级道德向公民道德的本质转变 以及由社会动员向制度安排的机制创新 姚俊 , , , 副研究员提出 职业群体作为现代社会道德整合的力量 必然依靠某种组织性因素作为载体 而职业群体与作 ; , , 为公共领域的社区生活及一般社会组织则是公德塑造的三大基本场域 最后 樊佩佩博士通过实证调查 研究 “ ” ,“ ” 了通过 差序格局 塑造的中国人的文化心理调适自我主义和利他主义间张力的方式 差序利他倾向 将善 , 。 行的边界在道德成本与道德义务之间进行均衡调节 从而实现了个体化与公共性的有效衔接 这三篇论文都 , 。 ( ) 出自年轻的社会学博士之手 希望其理性思考能有助于解开我们面临的道德困窘 周晓虹 * 国家导向下的道德进步运动及其中国实践 陆 远 , 。20 摘 要 作为道德秩序的监护者 国家在推动社会道德进步方面占据主导地位 世纪初国家主导的 , 。 1949 ,

文档评论(0)

wangsu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