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屈原(约前339约前278
离 骚 屈原 屈原(约前339~约前278名平,字原。丹阳(今湖北秭归) 人。战国末期楚国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端午亦称端五,是我国最大的传统节日之一。“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端五的“五”字又与“午”相通,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时为“阳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阳”。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称重五,也称重午。 此外,端午还有许多别称,如:夏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等等。 迄今为止,影响最广的端午起源的观点是纪念屈原说。在民俗文化领域,我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都与屈原联系起来。俗说屈原投江以后,当地人民伤其死,便驾舟奋力营救,因有竞渡风俗;又说人们常放食品到水中致祭屈原,但多为蛟龙所食,后因屈原的提示才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做成后来的粽子样。 骚体诗 骚体诗亦称“楚辞体”,古代诗歌体裁之一。起于战国时楚国,因为这种形式的诗歌以屈原所作的《离骚》为代表,到了南朝刘勰的《文心雕龙》与萧统的《文选》等作品中,就用“骚”来指称具有楚国特点的诗歌,后人便称之为骚体诗。骚体诗在形式上打破了《诗经》那种以四言为主的体制,在民歌的基础上又继承了散文的笔法,句式长短参差,形式比较自由,多用“兮”字以助语势,富有抒情成分浪漫色彩。骚体诗的形成,是诗歌形式的一大革性新。对后世文学影响深远。 楚辞 “楚辞”这一名称最早见于西汉前期,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它渊源于中国江淮流域楚地的歌谣,汲取民间文学特别是楚声歌曲的新形式,把《诗经》三百篇特别是“雅”“颂”中的古板的四言方块诗改为参差不齐,长短不拘的骚体诗,建立一种诗歌的新体裁,标志着我国文学史的诗歌的新发展,是《诗经》以后的一次诗体大解放。主要作者有屈原、宋玉、景差、唐勒等人。主要作品有屈原的《离骚》《九歌》《天问》,宋玉的《九辩》等。 《离骚》创作背景 《史记·屈原列传》中记载,年轻得志的屈原遭到同僚上官大夫的谗害,楚怀王因而疏远了他。他“忧愁幽思而作《离骚》”。《史记·太史公自序》里说“屈原放逐,著《离骚》。”《报任安书》里也有“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离骚》中有诗句“何离心之可同兮,吾将远逝以自流。”这里“自流”意味着主动的态度,而不是被“放逐”的。《史记·太史公自序》和《报任安书》是抒情性文字,行文时不太忠于史诗实,是有可能的。 《离骚》篇名的涵义 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中解释为“离忧”; 班固《离骚赞序》中解释为“遭忧”; 王逸《楚辞章句》中解释为“别愁” 近世学者,有人根据《大招》“伏戏《劳商》只”及王逸注“《驾辩》《劳商》,皆曲名也”,认为“劳商”与“离骚”均系双声字,“离骚”即“劳商之转音”,因而推论《离骚》本为楚国古乐曲名。 《离骚》内容简介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离骚》的前一部分追忆往事,偏重于叙写现实;后两部分探求未来,偏重于驰骋想象,最后回到现实,结束全篇。诗中塑造了抒情主人公的崇高形象,反映了诗人实施“美政”、振兴楚国的政治理想和爱国感情,表现了诗人修身洁行的高尚节操和嫉恶如仇的斗争精神,并对楚国的腐败政治和黑暗势力作了无情的揭露和斥责。 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于日月争光可也。 ——《史记》 《离骚》的艺术成就 《离骚》既植根于现实,又富于幻想色彩。诗中大量运用古代神话和传说,通过极其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并采取铺陈描叙的写法,把现实人物、历史人物、神话人物交织在一起,把地上和天国、人间和幻境、过去和现在交织在一起,构成了瑰丽奇特、绚烂多彩的幻想世界,从而产生了强烈的艺术魅力。诗中大量运用“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把抽象的意识品性、复杂的现实关系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出来。《离骚》是我国最早的浪漫主义诗歌杰作,为后来我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正字正音 修姱(kuā) 蕙纕(huì xiāng) 謇(ji?n) 谇(suì) 茝(ch?i) 谣诼(zhuó) 偭(mi?n) 忳(tún) 侘傺(chà chì) 溘(kè)死 方圜(yuán) 鸷(zhì) 诟(gòu) 伫(zhù) 皋(gāo) 芰(jì) 弥(mí) 椒(jiāo) 惩(chéng) 通假字 进不入以离尤兮 “离”通“罹”,遭受 忳郁邑侘傺兮 “郁邑”通“郁悒”,忧愁苦闷 偭规矩而改错 “错”通“措”,措施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