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度中 国 近 代 史研究综述[专业精品].pdfVIP

2006年度中 国 近 代 史研究综述[专业精品].pdf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06年度中 国 近 代 史研究综述[专业精品]

# 学术综述# X 2006 年中国近代史研究综述 本年度中国近代史研究的新进展, 主要表现为: 在理论探讨上, 坚持 克思主义唯物史观问题、 历史虚无主义问题继续受到重视, 市民社会、区域史、历史人类学的理论和方法亦展开了新的讨论。 在方法和视角上, 对具体问题的实证性研究、从社会史角度考察政治问题继续盛行; 在领域拓展上, 乡村社会、社会团体的研究颇有新人耳目之感; 在讨论热点上, 清末新政、国民党组织体系、中共土 地革命、中日关系、近代/ 三农0 、民族主义、报刊文化等问题讨论较多而深入。 一、史学理论 关于坚持唯物史观问题。2006 年 11 月,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史哲学部与5 中国社会科学6 杂志 社、5历史研究6编辑部召开了/ 坚持与发展唯物史观理论研讨会0 , 就如何正确认识唯物史观及其基 本原理, 如何坚持唯物史观指导, 如何应对新时期唯物史观所面临的各种挑战等问题展开了讨论。 江蓝生指出, 在历史新时期, 中国史学要走向新的繁荣, 必须一如既往地坚持以 克思主义为指导, 还要善于用发展着的唯物史观指导历史研究, 善于对在长期深入探索中总结出来的科学结论进行 概括和升华, 将历史唯物主义推向前进。朱佳木指出, 克思主义史学发展到今天面临一个迫切任 务, 就是迎接唯心史观的挑战, 与之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 同时, 要使这一斗争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 谐社会、建设和谐文化的总体要求, 并在斗争中不断壮大 克思主义的史学研究队伍, 扩大唯物史 ¹ 观的群众基础, 促进唯物史观的理论创新。 于沛提出, 一些学者基于 克思晚年对东方社会的研 究, 将 克思的历史发展理论分为/ 史前社会理论0 、/ 西方社会理论0和/ 东方社会理论0, 进而提出 唯物史观只适用于西方社会, 人道主义则适用于东方社会, 以及唯物史观理论早期和晚期的/ 对 立0 , 这是错误的。在 克思看来, 建立在唯物史观理论基础上的社会形态演进的具体道路有两种 形式: 即/ 依次演进0 的和/ 跨越式0 的, 如果忽视了社会形态演进跨越式的发展道路, 或者将其与/ 依 º 次演进0 的道路对立起来, 那只能是对唯物史观的误读或曲解。 王和认为, 就整体的科学性与系 X / 0 , 、、、、 、、、、, 、、、, 。 ¹ :56 , 2006 12 11 5 6 。 º :5 6 , 5 6 2006 3 。 141 近代史研究 2007 年第3 期 统性而言, 没有其他任何理论的价值可以和唯物史观相提并论。然而, 唯物史观已经面临着严重的 挑战, 地位下降, 影响力减弱。能够使唯物史观重振雄风的惟一途径, 就是用能够指导我们解决实 际问题、具有说服力的研究成果, 重新赢得史学工作者和广大青年学生的重视和信任。除此之外, ¹ 任何空洞的指责与痛心疾首都无济于事。 关于历史虚无主义思潮问题。黄凯峰认为, 目前至少有三种历史虚无主义需要注意。一是党 史研究领域的/ 否定革命0 的虚无主义; 二是/ 新历史主义0 等后现代思潮对全部历史的虚无主义; 三 º 是影视创作领域对历史教育的虚无主义。 邢贲思认为, 历史剧有适当夸张和合理虚构并不违反 真实性原则, 但必须尊重历史的逻辑和必然性, 不能把根本不可能在某一特定历史时期出现的事件 和人物, 及其性格和行为等, 强加给那个时代。历史学告诉我们: 应当坚持唯物史观; 人民是历史的 创造者; 对历史人物应当进行阶级分析, 以其所发挥的历史作用论功过。而有的历史剧则大肆渲染 唯心史观, 把帝王说成是真正的英雄, 对各种人物、各种角色进行超越阶级关系的所谓/ 人性化处

文档评论(0)

zijing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