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工人微周刊第54期-华南理工大学校友会.PDF

华工人微周刊第54期-华南理工大学校友会.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华工人微周刊第54期-华南理工大学校友会

《华工人微周刊》第54 期 2014-09-20 华南理工大学校友会 自2013 年 9 月起,华工校友会推出《华工人微周刊》,您只要关注 “华南理 工大学校友会微信公众平台(微信号:scut_alumni)”,每周六即可收到我们 为您准备的精彩内容。微周刊分设 “要闻速递”、“专题聚焦”、“校史钩沉”、 “名师风采”、 “闲话广东”、 “华园今昔”、 “青春剪影”、 “综艺大观”和 “活动宣传” 等版块,力求丰富有趣、温暖厚重。在这里,您能了解母校及校 友的一周动态,也可与我们一起穿越时光,回溯母校的悠久历史,领略名师的教 学风采;在这里,您不仅可以欣赏到母校的旧貌新颜,还能随我们一同去探寻广 东的特产名胜、民俗文化、历史变迁;在这里,您也许会看到您和小伙伴们的青 春留影和成长故事,也可给我们投稿秀一秀您的多才多艺。 亲爱的校友们,离校多年,江湖跌宕,梦回之时,是否记起当年书生意气的 模样?是否记起华园里高高的木棉和那火红花朵掩映下飞动的檐角?翻阅我们的 微周 刊,您也许就会意外发现那些曾经熟悉的面孔和风物。离校的学子如蒲公 英的种子飞往天南地北,而母校却一直在那里,默默关注着你们。 欢迎各位校友筒子关注华南理工大学校友会微信公众平台,关注《华工人微 周刊》,快快和您的小伙伴们来围观吧。 情系母校,追忆青春。欢迎关注 “华南理工大学校友会”微信公众平台,订 阅方式如下: 1.点击右上角按钮,查看官方账号,戳“关注” 2.在“添加朋友”栏目搜索微信号“scut_alumni” 3.查找微信公众账号“华南理工大学校友会” 4.扫描二维码 【要闻速递】华南理工大学医学院、生命科学研究院成立 【华南理工大学医学院、生命科学研究院成立】 9 月 12 日上午,华南理工大学与广东省医学科学院(广东省人民医院)隆 重举行华南理工大学、广东省医学科学院、深圳宝能投资集团合作签约仪式,暨 华南理工大学医学院、华南理工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广东省医学科学院和华南 理工大学第一临床学院挂牌仪式。广东省医学科学院(广东省人民医院)院长庄 建、党委书记耿庆山,华南理工大学党委书记杜小明,校长王迎军,深圳市宝能 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姚振华校友等嘉宾出席仪式。 9 时许,华南理工大学、广东省医学科学院合作办学仪式,华南理工大学、 广东省医学科学院、深圳市宝能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三方合作办学仪式在华南理工 大学大学城校区 B2 办公楼举行。王迎军、庄建、姚振华分别代表单位在协议书 上签字并致辞。 华南理工大学、广东省医学科学院(省人民医院)签署合作办学协议 华南理工大学、广东省医学科学院(省人民医院)、深圳市宝能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签署三方 合作办学协议 华南理工大学医学院,由华南理工大学、广东省医学科学院联合创办,并由 深圳宝能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投入巨资支持建设。王迎军盛赞道,这堪称一流大学 携手一流医院和医学科学院、一流企业强强联合、资源共享、合作共赢的典范。 医学院作为华南理工大学二级学院,将以体制内办学为基础,积极探索更加灵活 的办学模式,多方汇聚办学资源,努力开创富有国际特色的医学教育形式,致力 于建成为“高起点、国际化、研究型”的现代医学院,培养多类型国际一流的拔 尖创新医学人才。这是全面深化办学综合改革的重大尝试,也是国际范围内办学 体制的一个重要改革创新。 为“华南理工大学医学院”挂牌 为“华南理工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广东省医学科学院”挂牌 会后嘉宾一行前往广东省人民医院,在医院主体楼为“华南理工大学第一临 床学院”挂牌。根据协议,广东省医学科学院与华南理工大学今后将在人才培养、 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等方面开展深入的合作。 为“华南理工大学第一临床学院”挂牌 【华南理工大学喜获 4 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居广东高校首位】 日前,教育部公布2014 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名单。华南理工大学 共有 4 项成果获奖,获奖项目数量和质量位居全国高校前列、广东省本科高校首 位。其中,“构建产学研协同育人模式,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项目获国家级教 学成果一等奖,“新世纪大学英语系列教材(教材 6 种)”、“建筑学科创新型人才 培养教育体系的探索与实践”、“电子信息类专业创新工程人才培养的理论探索与 改革实践”等 3

文档评论(0)

fengrui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