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视域中三门峡民间戏曲的传承.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30卷 第 7期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 7月 Vo1.30 No.7 JOURNALOFLANZHOU INSTITUTE 0FEDUCATION Ju1.2014 非遗视域中三门峡民间戏曲的传承 陆小燕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三门峡 472000) [摘 要]民间戏曲是民间传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传统艺术的发展从未中断,延续这一传统的正是民间戏曲传 承。我们探究三门峡民间戏曲流动的生活状态,勾画民间戏曲存在面貌的基本轮廓 ,搜寻民间戏曲发展的脉络线索,也 是对民间传统艺术文化遗产抢救工作的扎实践行。 [关键词]三门峡;民间戏曲;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中图分类号]10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5823(2014)07-0061-03 [收稿 日期]2014—03—26 地处豫晋陕三省交界的豫西三门峡地区,积存着 之后由于战乱频繁,社会变迁,扬高戏逐渐衰落,目前 悠远深邃的历史文脉。遍布在乡镇村落的乐楼 、庙 仅活跃在陕县大营镇峪里村和灵宝市大王乡南阳村 宇、戏台,表明戏 曲在千百年来的发展是以传统的民 两地。扬高戏 的唱腔来源既有 明清小 曲曲牌,有 72 间生活习俗为文化生态支撑 的。豫西三 门峡地区民 大调、36小调之说,又引入梆子腔的散板类唱腔如 间戏 曲以其简朴的表演方式深入乡乡村村,扎根于寻 “滚 白”“流水”等,唱腔古朴,音调高昂,音乐伴奏弦 常百姓之中,长久 以来承载着区域社会凝聚力的根 密锣急,在整体上给人以高昂、激越的特点,因此而得 基。当前社会转型时期,民间戏 曲的生态环境已发生 名。_2扬高戏传统剧 目众多,且连本戏 目比重较大,经 巨变,几乎到了濒临消亡的边缘。这些民间戏 曲的命 扬高艺人魏鹏举整理出近百本,常演剧 目有 《花柳林》 运将会怎样?我们沿着民间戏曲的发展轨迹,解析其 《珍珠衫》《金瓶梅》等,深受当地群众喜爱。 从传统到衰落,再到被人们淡化和忽视的缘 由,力求 (二)精致鲜活的灵宝道情皮影戏 减弱民间戏 曲在社会转型过程中面临的危机,积极搜 灵宝道情皮影戏是一种用道情 曲谱演唱兼皮影 寻能让其接续发达的因由,进而为保护民间戏 曲艺术 表演的传统戏剧种,在豫西三门峡地区颇有影响。其 及文化提供科学依据。 历史最早可上溯到我国明末。最初只是当地官宦人 一 、 三门峡民间戏曲史脉衍生 家由秀才举人们操演的道情坐唱,流传到民间后,不 三门峡民间戏 曲正式形成于清代。清初,三门峡 断吸收、融汇豫西地区民间音乐,并与皮影艺术相结 民间歌舞走向分支,自成体系。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 合,逐渐演变为富有灵宝特色的道情皮影戏。道情演 展,市民阶层兴起,民间戏 曲已经成为城市中群众性 唱风格轻灵细雅,其唱腔属于曲牌体与板腔体混合体 的艺术活动之一,并开始广泛流传。_l随后,伴随着城 式,有官、梅两套腔调的板式系统,每演唱一句或一段 市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和文化娱乐生活的繁荣,有了 后,都有一个 由众人齐声合唱的衬腔,历经发展,_3抗 勾栏、瓦肆等固定的表演场所,艺人们在这里进行表 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道情皮影戏最为盛行,演出 演活动,相互观摩、切磋、交流,成为乡民们娱乐的主 多为祭祀、还愿、求神、祈雨等。题材以宣传道教经 流。清末,特别是鸦片战争以后,沿海城市开始繁荣, 文、八仙人物、二十四孝等内容为主,代表剧 目有 《小 各地艺人纷纷走向城市。这样,民间戏曲继续得到保 货郎翻箱》《高老庄》《女中孝》等,被誉为是道教文 存、传播和发展,这时期,出现了许多新曲种,并迅速 化、民间戏 曲、民俗文化相融合的结晶。 发展成为具有广泛影响的曲种,豫西三 门峡地区民间 (三)慷慨激昂的蒲剧 戏 曲,大多在这一时期形成、发展、繁荣。这些曲种, 清道光年间,蒲剧流入灵宝县、陕州一带。天长

文档评论(0)

精品课件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