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进甘蔗品种主要经济性状模糊综合评判.docVIP

引进甘蔗品种主要经济性状模糊综合评判.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引进甘蔗品种主要经济性状模糊综合评判

依靠科技创新,解决优质糖料蔗生产问题 李奇伟 安玉兴 邓海华 (广州甘蔗糖业研究所,广州 510316) 摘 要 糖料蔗是甘蔗制糖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依靠科技创新,发展糖料蔗的潜力巨大。制糖企业只要紧紧依靠科研机构,狠抓科技创新,认真做好品种布局工作,因地制宜采用优良品种及健康种苗,采用先进适用的配套栽培技术,加强病虫害防治,因土施肥,推广使用节水抗旱技术,实施科学的糖料蔗砍运榨计划,制糖企业就可长期获得充足、优质、价格合理的原料,蔗农也能获得较好的种蔗效益,工农互利共赢,制糖企业的持续发展才有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甘蔗;糖料;科技;效益 0 引言 甘蔗是我国制糖的主要原料。在世界食糖总产量中,蔗糖约占65%,我国占%以上。糖是人类必需的食用品之一,也是糖果、饮料等食品工业的的重要原料。同时,甘蔗还是轻工、化工和能源的重要原料。因而,发展甘蔗生产,对提高人民的生活、促进农业和相关产业的发展,乃至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hm2,提高到现在的65.16 t/hm2(2005年),甘蔗平均含糖分目前蔗品种主要以台糖系列、粤糖系列和桂糖系列为主,大系列品种占总种植面积的81.2%,其他品种约占总种植面积的18.8%。“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依靠科技进步是实现高产、优质、高效选择。加快蔗糖生产科技进步,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实现经济增长方式根本性转变,是甘蔗产业的支点。61.35 t/hm2,平均糖分为14.28%,与先进产糖国仍有较大差距。巴西、澳大利亚平均单产分别为97.5 t/hm2和99 t/hm2,平均糖分分别为15.9%和15.43%。在中国不同地区,甚至同一地区不同制糖企业,甘蔗单产和糖分的差异也很大。有不少蔗区,“吨糖田”不少,但是“吨糖田”技术却无法推广。问题可能是种蔗成本太高,高产高糖不高效,另一种可能原因是蔗农不愿适当增加投入,特别是前几年,蔗价偏低,蔗农种蔗效益低,不愿增加投入,先进适用的技术无法推广。 许多制糖企业的发展经验证实,只要适当增加农业科技投入,特别是在推广良种、加强病虫害防治、水利设施建设等方面增加适当投入,甘蔗增产增糖增效的幅度非常大。比如湛江农垦,通过采用优良品种和节水抗旱栽培技术,甘蔗平均亩产可以增加3~5 t,蔗农增收15000~22500 元/hm2,蔗农的种蔗积极性很高。这为企业的健康、持续、高效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 高产优质糖料蔗生产关键技术 优质糖料蔗是指在适宜蔗区、适宜榨期内具有高产、高糖、健康(无病虫害)、高纯度、新鲜、夹杂物少等工、农业综合性状优异的糖料蔗。制糖企业要获得理想效益,需要在整个榨期都有优质糖料蔗供应。影响糖料蔗质量的因素包括糖料蔗品种、气候因素、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肥水管理、斩收管理等。优质糖料蔗生产关键技术包括优良品种选择、不同熟期品种结构搭配、良种种苗提纯复壮和健康种苗技术体系、病虫害监测与综合防治技术、营养诊断与科学施肥技术、节水保水设施技术和糖料微机网络管理50%左右,宿根年限愈长发病率愈高,旱地蔗区较水田蔗区发病严重。该病对甘蔗产量、蔗糖分等主要经济性状的影响较大,通常造成甘蔗减产12%~37% ,在干旱的情况下减产高达60%,蔗糖分降低0.5%(绝对值,下同)。但由于甘蔗宿根矮化病没有明显的外部症状,传统的诊断方法可靠性差,严重影响了我国甘蔗宿根矮化病的监测与防治。近年,广州甘蔗糖业研究所通过技术引进与合作,在甘蔗宿根矮化病检测与防治等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通过甘蔗宿根矮化病斑点酶标免疫法(Dot blot enzyme immunoassays,DB-EIA)或PCR检测方法实现了甘蔗宿根矮化病的快速检测。 斑点酶标免疫法(DB-EIA)具有检测灵敏度高、快速、准确性高、操作简单、高效等优点,非常适合应用于甘蔗宿根矮化病田间普查、监测及健康种苗检测等。2005年底在国内率先应用DB-EIA检测方法对广东蔗区宿根矮化病发生情况进行初步调查,初步掌握了广东蔗区甘蔗宿根矮化病的发生现状。 PCR检测法是根据宿根矮化病病原细菌16S-23S rDNA基因间隔区核苷酸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以病样蔗汁总DNA为模板,经PCR扩增检测。该方法具有灵敏度高、无需制备特异性抗体等优点。 再如黑穗病在非洲、亚洲等干旱蔗区尤其严重。1954年,该病在南非南罗德西亚蔓延导致蔗糖业面临崩溃的困境。1950年代之前,我国甘蔗黑穗病发生相当严重,随着品种的更换,该病在我国得以控制,但近年随着ROC系列品种的推广,该病有加重的趋势,尤其是一些旱坡蔗地,黑穗病发病率已达到20%。当前,我国蔗区主栽品种ROCI6、ROC22、桂糖11号等均为感病品种,该病造成甘蔗产量和含糖分的损失严重,尤其是宿根甘蔗的发病率高,产量和含糖分的损失比新植蔗更大。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qiwqpu5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