柒两宋时期医药学.docVIP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柒两宋时期医药学

柒、兩宋時期醫藥學   西元960年,趙匡胤廢除了後周恭帝,自己登上皇位,建立宋朝,以汴梁(今開封)為都城。繼而又結束了五代十國封建割據局面,中原暫告統一,但與當時的北方遼國,西方的西夏,仍然對峙。其後歷經九帝,至1126年,被北方掘起的女真族建立的金國攻佔汴梁,徽、欽二帝被掠,北宋滅亡。徽宗九子康王趙構渡江移都於臨安(今杭州),亦經九帝,至1279年為蒙古人所滅,史稱南宋。兩宋共計319年。   宋代是中國科技文化發展的一個重要階段,火藥、指南針、印刷術三大發明和應用是它的重要標誌。   由於中外交通日益發達和內陸海運的需要,宋代造船業較前大有發展,海船航行中有“指南針”,進一步推動了中國航海事業。中國磁器、茶葉等大量出口,而南亞、中亞各地所產藥物、香料等又大量輸入中國,以至有宋一代,使用辛香藥物逐漸增多。宋代文化事業發達,是和造紙與雕板印刷術的飛躍發展分不開的。中國利用竹子造紙,原料無缺,加上技術進步,使造紙業發展很快。至於雕板和印刷,雖創始於唐代,但至北宋時,中國南北各地均擁有一批雕板高手,當時官修多種書籍規模很大,也促進了中國雕板事業的發展。北宋中期畢昇發明活字板,更標誌中國印刷事業的進步。   北宋中期,還有一些文人對宇宙起源,以及人的精神,(理)和物質(氣)的依存關係等哲學基本問題進行了探索。周敦頤、程顥、程頤、張載各自發揮了義理性命的論說。到了南宋,著名學者朱熹,集理學之大成,對太極、理氣作了全面總結,提倡欲存天理必須克服人欲,其理論很符合封建統治者需要,因此很受重視。後世更被推祟為儒家正統。   另外,從北宋開始,歷朝皇帝都很祟信道教。如宋太祖趙匡胤纂修《開寶本草》就吸收道士馬志參加。宋太宗纂修《太平聖惠方》,主撰者王懷隱也曾當過道士。宋太宗還曾詔見華山道士陳博,並賜封號。至真宗時,他續修《道藏》,在各地大建道觀。至徽宗趙佶時,對道教更加祟信,他曾封道士林靈素為“通真達靈先生”,而自封“教主道君皇帝”。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趙佶主持編纂的醫學書籍《聖濟經》和《聖濟總錄》,其中的相當篇幅反映了他崇信道教思想的內容。   北宋歷朝皇帝對醫學之重視,是史無前例的,特別是在他們的影響下,一些文臣武將也多關注,如掌禹錫、歐陽修、王安石、曾公亮、富弼、韓琦、夏竦、宇文虛中也都參加古醫書之整理,蘇軾、沈括、陳堯叟、孫用和均有個人收集的醫方著述,計北宋現存的醫方與臨床各科醫書約近百種。由於北宋校正醫書局刊印醫書後,對於各科臨床及傷寒學研究的專著增多,都反映了一定歷史時代的背景和各自特點,宋代醫學的發展還表現在醫學教育的發展,疾病診斷水準的提高,以及臨床各科的進步。 醫政法令、醫事制度和醫學教育   一、醫事制度   宋代醫事制度沿襲唐制而有所改革。醫事行政與醫學教育各設機構,分別管理。翰林醫官院掌醫政和醫療。太醫局,則為管理醫學教育造成醫學人才的機構,使醫事行政和醫學教育分工明確,二者各有專責,有利於醫藥行政管理的實施和醫學人才的培養。這是宋代醫學比前代有較大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中央醫事機構   翰林醫官院是中央較高品位的醫療兼行政管理機構,掌供奉朝廷醫藥,對內廷、朝臣疾病以及軍旅、學校、民間疾疫派遣醫官治療,元豐元年(1078)六月,翰林醫官院改為翰林醫官局,其職能仍舊。   翰林醫官院初期,醫官編制龐大,嘉祐二年(1057)醫官院自直院發下定員142人,但後來卻恣意敘遷、蔭補、以致員額濫冗無度。宣和二年(1120)自和安大夫至祗候竟然達到1096人。後經過裁汰,宣和三年(1121)醫官額減為350人,紹興三年(1132)更減為43人。宋代職官十之八九官與職分離,本官不管本職,醫官職位用武階,徽宗鑒其弊端於政和二年(1112),改醫官職位武階為文階,共計22階,和安大夫、成和大夫、成安大夫為從六品,是醫宮中官品最高者,翰林醫學為從九品,是最低者。   翰林醫官的錄用,選40歲以上,經過考試本科經義或方脈用藥,以通六七分以上者為合格。為了補充醫術精良的醫官,淳熙十五年(1188)九月,詔命文武臣,從各州縣民間醫生中保舉人才,經初試合格者,參加次年省試,合格者五人取一名,給帖補充習醫生,二次省試,五人取一名,成績八通補翰林醫學,六通補祗候。   (二)地方州郡醫官制   州郡也有醫官。元豐六年(1083)規定醫生數額:京府節鎮10人,內小方脈3人,餘州7人,小方脈2人,縣每萬戶1至5人,3人以上,小方脈1人,遇有缺,差官於歷習方書試義十道,以五通為合格,給帖補之。政和元年間(1111)規定:京府及上中州設醫學博士(政和九年改作醫博士)、助教各1人,下州設醫學博士1人,諸州醫學博士、助教闕,由本州醫生中選醫術精良者補充;如無合格人員時,選能醫者通過考試錄用,諸職醫;助教、醫生醫術不精,治療多失誤者,經上級查驗屬實,另選合

文档评论(0)

qiwqpu5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