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灸法2012PPT
适应证: 各种阳虚证,如阳萎、早泄以及外科疮疡窦道盲管,久不收口,或既不化脓又不消散的阴性虚性外证。 可根据病情选取适当部位灸治,饼干更换,直至皮肤出现红晕为度。近人有以附子,或其他一些温热、芳香药物制成药饼作间隔灸。灸时在药饼下衬垫纱布,以防烫伤,药饼灸后可重复再用。 采用隔药饼灸治疗42例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近期治愈率达85.17%。通过对细胞免疫功能及甲皱微循环有关指标的测定和比较,作者认为隔药饼灸,确能改善微循环,有利于止血和促进炎症的吸收。 概述?? 艾条灸是用特制艾条在穴位上薰灸或灼烫的方法。如在艾绒中加入辛温芳香药物制成的药艾条施灸,称为药条灸。 艾条灸moxa post 悬起灸:将点燃的艾条悬于施灸部位之上的灸法,按操作方法分为温和灸、回旋灸和雀啄灸 温和灸 方法: 将艾卷一端点燃,对准应灸腧穴部位或患处,约距离皮肤2~3cm熏烤,使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一般每穴灸10~15min,至皮肤红晕为度。 注意事项: 对昏厥或局部知觉减退的患者及小儿,应将食、中两指置于施灸部位两侧以测知局部受热程度,随时调节施灸距离,掌握施灸时间,防止烫伤。 现 代 临 床 应 用 内科病证 有报道采用艾卷悬灸法对中风偏瘫患者的百会、天窗穴施灸,并以脑阻抗血流图和血压为客观指标,观察灸治前后的变化。经灸后脑血流图流入时间缩短,波幅升高,重搏波明显,说明脑血流量较灸前增加,同时伴有高血压的患者,其收缩压降低明显。 雀啄灸 方法:艾卷点燃端对准施灸部位,如鸟雀啄食状上下移动施灸。一般施术5min左右。 适应症: 本法热感较强,多用于小儿疾病,也用于晕厥急救。 有报道以雀啄法灸治患者百会穴,观察血压变化。经灸后,收缩压平均下降2.25kPa,舒张压平均下降1.34kPa。此外,采用艾灸足三里穴治疗三期高血压病合并脑血栓形成恢复期病人,发现艾灸能降低血液凝聚作用,有预防脑血栓形成再次发生的可能。 回旋灸 方法: 艾卷点燃端与施灸皮肤保持约3cm距离,平行均匀往复回旋施灸。 适应症: 适用于风湿痹痛、神经性麻痹及广泛性皮肤病(如带状疱疹)。 采用艾灸治疗带状疱疹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对43例患者先以艾条施以局部回旋灸,至皮损部位充血发红,待疼痛瘙痒感消失后,再在相应穴位上施非化脓灸。其结果可以改善局部营养,增强网状内皮细胞的吞噬作用,加速病理及代谢产物的吸收和排泄,同时也起到了很好的镇痛效果。 实按灸 太乙针 雷火针 适应症: 适用于风湿痹痛 温针灸是针刺与艾灸结合应用的一种方法,适用于既需要留针而又适宜用艾灸的病证。 操作方法:将针刺入腧穴得气后并给予适当补泻手法而留针时,将纯净细软的艾绒捏在针尾上,或用艾条一段长约2厘米左右,插在针柄上,点燃施灸。待艾绒或艾条烧完后除去灰烬,将针取出。 * 灸 法 灸法,是以艾为主要施灸材料,点燃后在体表穴位或病变部烧灼、温熨,借其温热、药物的刺激作用治疗疾病的方法。 基本概念 灸法,古称灸焫。 《说文解字》说:“灸,灼也,从火,音久,灸乃治病之法,以艾燃火,按而灼也”。 第一节 灸 法 灸用材料(Materials for moxibustion ) 概述 灸用材料古今均以艾为主,如用艾叶制成艾条、艾炷等。 其他材料施灸,如用可以燃烧的灯心草、黄蜡、桑枝、硫磺、桃枝或其他药物制成的药锭、药捻; 用有一定刺激性的药物如毛茛、斑蝥、旱莲草、白芥子、甘遂、蓖麻子等贴敷穴位,也能产生灸治效果。 艾绒在燃烧时产生辐射能谱在0.5--5u之间包括远红外辐射和近红外辐射以近红外辐射为主,谱峰在1.5u左右。 远红外辐射一般直接作用于人体的浅表部位,靠传导扩散热量 近红外辐射可直接渗透到人体较深部位(10mm),还通过深部的毛细血管网将传递到更深更广泛的部位。 经穴的线粒体较多,受近红外照射后可激发线粒体、腺三磷产生大量能量使生物电流量增大,形成电位差从而激发其他细胞能量,因此近~既可为机体细胞的代谢活动、免疫功能提供必要的能量,也可以能量缺乏的病态细胞提供活化能。 艾叶的采集与加工 3--5月采集新鲜肥厚的艾叶 暴晒— 捣碎--筛去梗砂— 反复----淡黄色艾绒(粗细) 艾绒,便于搓捏成大小不同的艾炷,易于燃烧,气味芳香; 燃烧时热力温和,能窜透皮肤,直达深部; 产于各地,便于采集,价格低廉。 艾绒的特点 艾绒的制备 采集肥厚新鲜的艾叶,放置日光下曝晒干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