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八章-脾脏超声诊断PPT
民大附院电诊室
莫德格; 目 的
1.掌握肋间斜切及侧腰部冠状切面
的脾脏超声表现。
2.掌握脾肿大程度的确定依据。
; 第一节 正常脾超声基础
一、脾的解剖概要
(一)脾的构造
脾的形态呈长椭圆形,多似橘瓣样或蚕豆样。
分为膈面和脏面,脏面中央凹陷处为脾门,有脾静脉、神经和淋巴管出入,是重要的超声探测标志。
;(二)脾的位置毗邻关系
脾位于腹膜腔内左季肋部后外侧,处于第9~11肋
腋前线与腋后线之间,其长轴与第10肋骨一致。正
常范围:长度、宽度、厚度。;二、脾的探测方法和途径
(一)探测仪器 脾的探测选用高分辨力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3.5~5.0MHz,仪器增益条件与肝超声探测相同。;(二)检查前患者的准备
探测前一般无需特殊准备,不宜在饱餐后进行,空腹探测图像更清晰,以免脾过多的向后方移动。为清楚显示脾门区、胰尾、左肾附近肿物或进行左上腹部鉴别诊断,可在空腹情况下饮水300-500ml后再查,小儿可在哺乳后进行。
; (二)探测体位和途径
1、右侧卧位是方便、常规采用的一种体位。
;2、仰卧位显示脾与肾、胃、膈的关系等。
3、俯卧位 不常采用。此体位常用于脾较小、肺气肿或右侧卧位、仰卧位探测不清的患者。
; (三)扫查方法
1.左肋间斜断面扫查
;2.前倾冠状切面扫查
; 3.左上腹部横断面扫查
;三、正常脾声像图表现和超声测值
(一)正常脾声像图
1. 外形及轮廓 正常脾的肋间斜切面略呈半月形,膈面整齐而光滑,部分被肺气遮挡;脏面略凹陷,有特征性的脾门切迹和脾血管断面。
2.脾实质回声 正常脾实质回声呈分布均匀的点状中低回声,强度一般稍低于肝组织实质回声。
;(二)脾超声测量
1.脾长径测量
通过左侧肋间扫查显示脾最大长轴断面图像,测量脾上极最高点到下极最低点的间距,即为脾长径。正常值范围为8~12cm。
;2.脾厚径测量
通过左侧肋间斜断面清晰显示脾长轴切面的脾门及脾静脉,测量脾门到脾膈面的间距即为脾厚径。正常值范围为3~4cm。;四、脾超声探测要点
(一)探测内容
1.首先观察脾数目,位置和形态。
2.观察脾大小,边缘及内部回声。
3.观察脾内有无占位性病变。
4.应仔细观察脾血管及其周围分支的变化。
5.观察周围脏器有无病变,及与脾脏的关系。;(二)注意事项
1.扫查脾必须全面,以免漏诊。
2.必须熟悉脾的正常生理变异。
3.超声检测脾时,应尽量利用脾静脉作
为超声解剖标志,以便标准化。
4.密切结合临床,进行动态观测,定期
随访。
; 第二节 脾疾病的超声诊断
一、脾弥漫性肿大
脾肿大的病因很多,常为周身形疾病所致:常见的有:1、急、慢性感染性疾病(传染性肝炎、败血症、伤寒、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2、传染性肝炎,疟疾。3、门静脉高压,血栓和脾静脉阻塞综合症。4、血液病,5、代谢性疾病 6、结缔组织病及脾的占位性病变等。
临床表现引起脾肿大疾病的相应症状,脾肿大本身可无明显症状,部分病人扪及左上腹部肿块。
;条件:
1、成年男女脾厚超过4cm或3.8cm,同时
脾下缘超过肋缘线。
2、脾长径超过8cm或最大径超过11cm。
;(一)脾肿大的声像图表现
1.轻度脾肿大 脾形态无明显改变,仅表现为脾超声径线测值稍有增大,深吸气时,脾下缘约在左肋缘下2~3cm。
2.中度脾肿大 脾失去正常形态,脾超声各径线测值明显增大,在深吸气时,脾下缘在左肋缘下超过3cm,直至平脐。脾静脉稍增宽。
3.脾重度肿大 脾明显失去正常形态,脾实质回声增粗。脾超声各径线测值进一步增大,甚而难以准确测量;两极较圆钝,脾门切迹消失,脾周围脏器可被推挤而向四周移位,脾下缘超过脐水平,甚至可达盆腔。脾静脉内径明显增宽。
;(二)探测要点
多种疾病均可至脾肿大
(1)感染性疾病
(2)寄生虫性疾病
(3)瘀血性疾病
(4)血液病
(5)自身免疫性疾病
(6)先天性代谢性疾病
;(三)鉴别诊断
超声探测发现脾肿大者,还须要和左上腹
部的其他肿物鉴别
1. 左叶肝脏的巨大肿瘤
2. 腹膜后的巨大肿瘤
3. 左肾肿物
4. 游走脾和脾下垂
;二、脾液性病变
(一)脾囊肿
1.临床表现 单纯性脾囊肿多无自觉症状。
2.声像图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